Nat Med:紫外线照射会引发RNA变化
暴露在来自太阳的紫外线B(UVB)辐射下会导致皮肤晒伤,过早衰老和癌变,但紫外线B引发的皮肤急性炎症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近日,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引发的RNA变化由角质细胞释放带来的,这一效应刺激未接受照射的角质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产生。
Science:有丝分裂过程中动粒的结构变化
6月21日,Science在线报道了动粒在细胞有丝分裂运动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 动粒在有丝分裂中调节染色体分离。它们被认为与微管之间既存在主动地产力的相互作用,也存在被动地摩擦的界面。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微管的相对位置一直不清楚。 通过测量在正进行有丝分裂的活细胞中荧光标记的动粒亚基之间平均距离,研究者推断在中期振荡过程中单个动粒内存在机械变形。
:脉络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PNAS:DNA测序可能有助于解释珊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
一项研究说,先进的DNA测序技术可能有助于科研人员探明哪种珊瑚更有可能比其他珊瑚在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中生存下来。近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某些珊瑚能比其他一些珊瑚更好地承受环境压力,诸如珊瑚白化,但是这种适应力增强的基础尚不清楚。
Phycol Res: 气候变化与蓝藻水华强度相关性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发现,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并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叠加,共同促进了蓝藻水华强度的增加。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蓝藻的生理特性分析,认为全球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野外观测往往不能充分支持温度升高促进蓝藻水华发生的观点,因此亟需深入揭示气候变暖导致蓝藻水华强度扩张的机制以解释这种现象。
PNAS:免疫系统的变化可能推动肿瘤复发
2012年1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癌症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很多患者最终将死于癌症复发。传统的观点认为,肿瘤复发是因为它们能抵抗治疗,癌症已经获得额外的基因突变,使他们更具侵略性和耐药性。然而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研究人员证实侵略性肿瘤的复发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发生了变化。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本周的PNAS杂志上。
生物制药CMO:国外的可借鉴的经验和中国法规的变化趋势
在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生物医药合同外包产业发展论坛上,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部门负责人罗家立分享了个人对生物医药合同加工的现状与趋势的理解
Nature:由可卡因诱导的脑变化导致毒瘾复发
上瘾药物被认为会劫持向各种不同的脑区域发送信号以控制行为反应的一体化脑中心(如伏核)中的神经回路。由于这样的操纵,与药物相关的提示信息会成为寻找药物行为的强大诱因,在停止用药(吸毒)后增加复发的机会。
BMC Micro:绿脓杆菌通过AQ信号分子来调节菌体的形态变化
近日,国际微生物权威杂志BMC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Quorum sensing modulates colony morphology through alkyl quinolo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