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开发一种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新型生物可降解纳米纤维支架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美国为例,其成人患者数量就超过了3250万人,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和消炎药,但只能缓解症状,无法将其治愈。近日,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Exercise-induced piezoelectric stimulation
Nat Commun:将p53 mRNA纳米疗法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相结合或能重编程免疫微环境 从而有效治疗肝癌
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mRNA纳米颗粒对肝癌中的肿瘤微环境实现了重编程,这种类似于在COVID-19疫苗中使用的技术或能帮助恢复p53主要调节基因的功能,p53是一种在肝癌和其它多种类型癌症中发生突变的肿瘤抑制子;当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法结合时,p53 mRNA纳米颗粒方法不仅能诱导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还能明显增加实验室肝细胞癌模型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Carbon、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DNA蕴含的信息可用于遗传疾病根源确定和特定药物开发等。因此,获取其信息对
Nature:中外科学家联手揭示利用手性金纳米颗粒可增强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美国和巴西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手性金纳米颗粒的“手性”来增强小鼠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20日的Nature期刊上。
我国科学家设计出快速自愈的活体材料
活体材料的核心优势之一是自修复,目前,这种自修复全部依靠细胞自身的生长更新,自修复时间在几个到几十个小时之间。但是具体应用在可穿戴器件中时,材料在拉伸或折叠后必须快速修复,才能保证器件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对自修复的时间要求通常是分钟级。单纯利用生物生长带来的自修复效应无法解决在可穿戴器件中的应用问题,亟待引入跨学科的理念及设计。近日,中
纳米La2O3暴露诱导蜜蜂肠道菌群失调并损害蜜蜂健康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虫害生物学创新团队在稀土氧化物La2O3纳米颗粒暴露状态下蜜蜂生理状态及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发现La2O3纳米颗粒会诱导蜜蜂肠道菌群失调并损害蜜蜂健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据刘永军研究员介绍,稀土氧化物
Science子刊:利用纳米颗粒递送帕博西尼和沙帕色替有望更有效治疗髓母细胞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莱恩伯格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证实两种作为靶向抑制剂的药物的新型组合使用,当以纳米颗粒制剂的形式递送时,延长了患有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也称为成神经管细胞瘤)的小鼠的生存期。
New Phytologist:鉴定首次水稻黑条矮缩病高抗抗源材料和克隆出首个抗病基因
近日,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刘斌研究员为第一通讯作者,赵均良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周炼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王招云博士为第一作者、周彤研究员和周益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撰写的论文“An aspartic protease 47 causes quantitative recessive resistance
我国科学家开发一种可分离的微针贴片以保护和递送DNA纳米疫苗
核酸疫苗(DNA或RNA)被研究用于在抗原呈递细胞(APC)中生成病毒蛋白,模拟目标病原体抗原以刺激免疫应答。它们在冷冻状态下可能会稳定几个月,但在室温下只能稳定几个小时。然而,许多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温控运输设施和免疫储存设施,迫切需要建立使该疫苗更加稳定、便于使用的方法。近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研究团
Nature:江南大学胥传来团队首次发现高效介导免疫应答的手性纳米免疫佐剂
江南大学胥传来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正刊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题为“Enantiomer-dependent immunological response to chiral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独特的手性纳米免疫佐剂能均衡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不但为保护性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治疗性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