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药物也能抗癌 印度学者发现:奎那克林靶向抑制FGFR1活性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癌症死亡人数300万,肺癌遥遥领先,高达71万,其中85%的新诊断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抗癌药物的研究成为新药研发的重中之重。印度博拉科学技术学院学者Makhan Kumar发现抗疟药物奎那克林能够与FGFR1的激酶结构域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有望成为NSCLC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取得进展
中药和天然药物是我国中医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从中靶向发现并制备具有特定强生物活性苗头分子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创新的重点内容。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军丽团队利用一种新型发光纳米材料-硅纳米粒子,构筑了荧光硅纳米粒子药物筛选新体系,简单、快速、可视化地实现
Cell Rep:特殊药物或能阻碍关键免疫细胞的致病活性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在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信号机制和细胞代谢改变背后的分子机制。
Cell Cheml Biol:新型药物样分子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抗癌疗法
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样分子,其或能中和突变的表观遗传调节子的突变,后者被认为会驱动特定类型癌症的发生,包括淋巴瘤等。
Cancer letter:抗真菌纳他霉素具有作为肝癌治疗的抗癌药物的潜力。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发现抗真菌纳他霉素(Natamycin, NAT)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抗肿瘤活性
新加坡最新研究显示抗癌药或可预防手足口病患者出现脑部并发症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患者,感染后一般只会出现咽部疼痛、发烧、口腔溃疡与皮疹等轻微症状,偶尔会出现病毒感染脑部,导致认知或运动障碍,甚至死亡的情况。目前没有针对该病毒的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近期发布的研究显示,造成手足口病的肠病毒A71型(EV-A71)可通过人体内名为外周蛋白(peripherin)与Rac1的两种蛋白
“不限癌种”靶向抗癌药!拜耳Vitrakvi治疗各年龄段&各类肿瘤TRK融合癌疗效持久,已在中国申请上市!
Vitrakvi是一种与组织学无关的治疗方法,专门开发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肿瘤,而不管肿瘤起源于身体的哪个部位。
三篇Nature论文揭示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降解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奠定基础
2021年4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称为细胞周期蛋白D(细胞周期蛋白D1、D2和D3)的蛋白是驱动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核心引擎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今,三项新研究对细胞周期蛋白D如何正常降解提供了寻找已久的答案。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分别为“CRL4AMBRA1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D-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