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效半乳糖凝集素-3抑制剂belapectin联合Keytruda具有增强的抗肿瘤活性!
belapectin通过抑制半乳糖凝集素-3,调节肿瘤微环境,提高Keytruda抗肿瘤活性。
科研人员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王俊峰和福州大学教授张腾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nano-HCA@BG),该生物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显着促进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对皮肤修复的效果,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相关成果发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激凝素1通过直接共激活NF-kappaBp65并增强其转录活性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最具挑战性的亚型。人们在探索TNBC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做了各种努力。在此,作者报道了激凝素1(KTN1)在TNBC中作为致癌启动子的新功能。KTN1在TNB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或腔内或Her2亚型,且KTN1高表达的TNBC患者预后较差。在功能研究中,KTN1基因的敲除抑制了TNBC在体内外的增殖和侵袭,而过表达KTN1
Auris宣布开发抗癌RNAi疗法,核心技术是肝外寡核苷酸递送
Auris Medical宣布将利用OligoPhore寡核苷酸递送平台开发RNAi疗法,用于治疗KRAS突变驱动的结直肠癌。OligoPhore是Auris 6月3日收购的Trasir Therapeutics(收购后更名为Altamira Therapeutics)的代表技术。递送技术一直被视为释放疗法潜力的关键所在,目前主流的两
Science:泛素化对于热休克后细胞活性的恢复至关重要
2021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应对许多类型的应激,真核细胞启动了一种适应性的和可逆的反应,包括下调关键的细胞活动,同时将细胞质中的mRNA封存到称为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的结构中。伴随着这些应激反应的是泛素化的全局性增加,传统上人们认为这种情形是由于需要降解错误折叠或受损的蛋白质。然而,人们还没有详细表征泛素组(ubi
发烧竟能抗癌,“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或许不是谣传
历史上,有不少癌症患者不治自愈的例子。其中,有迹可循的,高烧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有不少学者猜测,或许是由于癌细胞无法在高温环境下生存,体温上升后,可以使得癌细胞大量死亡,残留的癌细胞繁殖能力也大幅度减弱,而出现的肿瘤自愈现象。因此,人们提出质疑“小病不断,大病不犯”到底是真理还是谣传?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
新冠肺炎治疗的新视角:通过调节炎症信号和活性氧、氮的纳米疗法治疗脓毒症
SARS-CoV-2已导致多达1.27亿人感染新冠肺炎。约5%的新冠肺炎患者罹患重病,约40%的重症患者最终死亡,相当于278万多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类似于典型的脓毒症,重度新冠肺炎被确认为病毒性脓毒症。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对改善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导致认为,失控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核心因素。然而,传统的脓毒症治疗方
植物内生及根际菌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内生、根际菌与植物宿主一起构成了复杂的动态微生态系统,这些与植物关联的微生物资源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着诸多生态学或生物学功能,使得植物内生、根际菌成为发现新颖活性天然分子的重要微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胜雄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植物内生、根际微生物资源的活性天然产物
长庚大学:博莱替尼通过抑制Src家族激酶磷酸化和活性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和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在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博莱替尼(Bletinib(3,3’-dihydroxy-2’,6’-bis(p-hydroxybenzyl)-5-methoxybibenzyl),)是1983年首次从白头翁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联苄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有丝分裂活性。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价了博莱替尼对人中性粒细胞炎症和脂多糖(
Cell:揭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选择性杀死癌细胞,有望开发出全新的抗癌疗法
2021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非凡的新机制,利用该机制,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可以在不损害宿主细胞的情况下消灭癌细胞。这一发现有可能开发出对癌细胞有选择性、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无毒的药物。如果成功,这一发现可能会通过确保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递送正确的药物来改善精准医疗的实践。这样的发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