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Feline Med Surg:人类抗病毒药物能够治疗猫传染病
2019年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埃博拉和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等外来疾病的出现促使人们对新的药物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这间接地为猫带来了益处。猫传染性腹膜炎(FIP)是猫的一种慢性病毒感染之一,与人类相似,据估计全世界有高达1.4%的猫死亡。感染因子是一种突变的冠状病毒(FIPV),众所周知难以控制。(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对人类新发病毒最有希望的
Cell:中科院高光侠课题组揭示新型抗病毒因子抑制HIV-1程序性-1核糖体移码机制
2019年2月4日/生物谷BIOON/---病毒的基因组大小通常相对较小。为了增加基因组的信息内容,许多病毒采用一种称为程序性核糖体移码(programmed ribosomal frameshifting)的翻译记录机制。翻译中的核糖体在-1PRF信号处停下来。虽然大多数核糖体沿着初始的阅读框移动,但是一小部分核糖体在向后移动一个核苷酸后沿着一个新的阅读框移动,从而产生两个羧基末端存在差异的蛋白
JACI:遗传因素影响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反应
2019年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项关于双胞胎的新研究结果,遗传学在身体的抗病能力方面可能比科学家之前认为的更重要。科学家们早就知道,人们使用抗体建立自己的免疫防御网络。然而,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建立和部署这些抗病分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詹姆斯库克大学澳大利亚热带健康与医学研究所(AITHM)和昆士兰大学(UQ)迪亚曼蒂纳研究所的研
Cell:发现人体蛋白RBBP6是埃博拉病毒复制的负调控因子
2019年1月25日/生物谷BIOON/---全球科学家正试图查明潜在的药物靶点来阻止埃博拉病毒疾病。这种疾病是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在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最近一次的病毒疫情爆发中造成382人死亡。自从4年前在西非爆发这种病毒疫情以来,已有数**死于这种疾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乔治亚州立大学和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称为VP30的埃博拉病毒蛋白
Cell子刊:减缓T细胞迁移的HIV蛋白也提高了这种病毒的存活
2019年1月25日/生物谷BIOON/---传统的观点认为HIV作为游离的病毒颗粒在全身传播。近期的研究挑战了这个传统观点,指出受到被HIV感染的T细胞在组织和循环系统中迁移,随后通过与未被感染的细胞直接接触,来传播这种病毒。之前已证实一种称为Nef的HIV蛋白下调几种参与信号转导的蛋白的功能,并且破坏被认为促进细胞迁移的过程。但是Nef和其他的HIV蛋白如何影响被感染的T细胞的迁移能力,仍然得
默沙东两项合作 开发K药联合疗法和抗病毒疫苗
近期,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Adlai Nortye(阿诺医药)表示,已与默沙东制药就AN0025(EP4 拮抗剂)与抗PD-1疗法KEYTRUDA(pembrolizumab)达成了临床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条款,阿诺医药和默沙东将合作进行临床试验,评估两款药物联合治疗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同日,另一家专攻流感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诺如病毒(noroviruses)复制机制的新型抗病毒疗法生物科技
科学家发现人体内伊波拉病毒的负调节蛋白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Cell ( IF=31.398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rotein Interaction Mapping Identifies RBBP6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Ebola Virus Replication ”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映射将RBBP6识别为埃博拉病毒复制的负调节因子。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
Cell Res:武汉大学生科院发现去泛素化过程介导抗病毒免疫应答新机制
2018年1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PRR)检测病原体的抗原 相关分子模式(PAMP)是启动应答的第一步。病毒核酸是典型的PAMP,能够被RLR、TLR和NLR等受体分子识别,随后触发信号转导导致I型干扰素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MAVS是介导细胞抗病毒应答的重要接头分子,之前研究表明这个蛋白的活性和稳定性受到泛素化修饰的广泛调控。但是
Chimerix新型抗病毒药物brincidofovir多剂量递增I期研究获积极数据
2018年10月07日讯 /生物谷BIOON/ --Chimerix是一家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发现、开发、商业化创新性的抗病毒药物,以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近日,该公司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18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周(IDWEEK2018)上公布了实验性抗病毒药物brincidofovir(BCV)多次剂量递增(MAD)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27例健康受试者中评估了静脉
杆状病毒衣壳蛋白组装体的结构及应用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曹晟课题组在杆状病毒衣壳蛋白组装体结构及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杆状病毒衣壳蛋白可以在体外条件下可控地组装为柔性纳米管,该纳米管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组装形式,可以作为纳米平台高密度地展示多种外源蛋白。相关工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具有丝状形态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