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荷科学家联手揭示乐伐替尼和吉非替尼组合治疗可克服肝癌对乐伐替尼的耐药性
2021年7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在中国尤其常见。肝癌在西方相对罕见,尽管某些生活方式因素导致其发生率增加。然而,在非洲和亚洲,主要由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导致的肝癌是一个主要问题,世界上与肝癌有关的死亡有一半发生在中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荷兰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
儿科抗生素!美国FDA批准艾伯维Dalvance(达巴万星):单剂量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ABSSSI)!
Dalvance是第一用于从出生开始的儿科患者治疗ABSSSI的单剂量输液方案。
Cancer Res:E2A调节乳腺癌的干性、转移和治疗耐药性
肿瘤干细胞(CSC)被认为与肿瘤的起始、治疗耐药和转移有关。全面了解控制获得和维持癌症茎的机制对于肿瘤学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至关重要。E2A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肿瘤进展相关,但对它们在肿瘤生物学中的功能贡献的了解仍然有限。在一种新的PyMT-E2A条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和衍生的原代肿瘤细胞系中,结合体内和体外分析,
抑制细菌硫化氢产生可阻止抗生素耐受性和抗药性产生
2021年6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抗生素耐受性(antibiotic tolerance)是细菌在正常致死水平的抗生素下存活的先天能力。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发现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在抗生素耐受性中起着关键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6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hibitors of bac
长效脂糖肽抗生素Kimyrsa(奥利万星)上市:治疗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ABSSSI)!
Kimyrsa是第一款在1小时内输注完毕的oritavancin(奥利万星)产品。
Nature 子刊:IL-6通过促进BECN1磷酸化调节自噬和化疗耐药性
细胞外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富集,调节肿瘤的各种重要特性,包括自噬。然而,自噬和细胞外细胞因子之间联系的确切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在本研究中,作者证明了IL-6通过IL-6/JAK2/BECN1途径激活自噬并促进大肠癌(CRC)的化疗耐药。从机制上讲,IL-6触发JAK2和BECN1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JAK2在Y333磷酸化BECN1。作者通过调节PI3KC
普雷斯顿大学:克服癌症紫杉烷耐药性的治疗策略
近日,普雷斯顿大学研究者在Drug Resistance Updat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axane resistance in cancer"的文章。本文就分子机制及其在介导肿瘤对PTX和多西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作者提供了体外和体内实验数据的详细分析,并描述了这些发现在治疗实践
癌症耐药性研究重要成果解读!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常常会因为癌细胞对疗法产生耐受性/耐药性而出现疾病复发,那么近期科学家们在癌症耐药性研究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拉索昔芬能降低癌细胞在肺脏和肝脏中的转移。图片来源:Lainé, M.,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23, 54 (2021). d
CA: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可能有助于克服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耐药性
研究证明FMT(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可能有助于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进行重新编程。这可能有助于降低部分患者抗PD-1免疫治疗的耐药性。
新研究揭示:神经系统或可替代抗生素抑制细菌感染
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秘密武器”,但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逐渐走下了“神坛”,为此亟需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应对细菌感染。近日,《Plos Pathogens》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UPEC kidney infection triggers neuro-immune communication leading to modul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