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mall:北航常凌乾团队开发的高通量、单细胞精度的活细胞力学检测生物芯片及应用

  活体微环境中细胞不断受到诸如拉力、静水压力和剪切力等物理力的作用。细胞对于外界信号的感知和响应是细胞的自我调节以适应和应答外界环境机械力的变化的一种重要机械特性。例如,在肿瘤微环境中,空间结构、张力强度、弹性系数等发生变化时,癌细胞会做出相应的调节以改变自身的机械特性,一方面通过驱动并调整细胞形状、骨架结构以及粘附亲和度,产生特定适应

2022-02-08

Science:新研究在针对SARS-CoV-2变体的抗体反应方面有了新的见解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关于针对冠状病毒SARS-CoV-2的免疫反应的新发现。他们的研究是基于对感染这种病毒的Beta变体所引起的抗体的调查。他们得出结论,Beta变体可以对多种SARS-CoV-2毒株赋予广泛的免疫力,这可能有利于保护人们免受目前流行的Delta变体和Omicron变体以及未来SARS-CoV-2变体的影响。

2022-01-31

天然样env三聚体在体内产生对抗HIV的Tier-2中和抗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斯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开发HIV疫苗的方向上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他们首次证实了使用一种独特的天然样env三聚体(native-like trimer,即类似于天然env三聚体的三聚体)在小鼠中产生对对抗HIV非常重要的Tier-2中和抗体的前景。

2022-02-06

首个眼科双特异性抗体!美国FDA批准罗氏Vabysmo:治疗DME和nAMD疗效媲美Eylea,治疗间隔更长!

Vabysmo(faricimab)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眼部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标志着nAMD和DME的重大进步,可根据患者需要提供灵活的给药方案。

2022-01-31

国家卫健委:在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基础上 稳步实施20合1混采检测技术

  国家卫健委网站17日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核酸20合1混采检测技术规范》解读称,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给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在目前5合1、10合1混采检测基础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积极组织专业机构和专家论证,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效率的技术方法。经开展临床真实样本验证,在确保核酸检测质量的基础上,决定稳步实施20合

2022-01-19

Cell:SARS-CoV-2的突破性感染或会引起强有力、广泛且持久的机体中和抗体反应

来自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接种了新冠疫苗的个体因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s)所产生的中和性抗体反应的强度、持久性和广度。

2022-01-29

奥密克戎突变毒株或会躲避部分而并非所有单克隆抗体的攻击!

2022年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于刺突蛋白的突变数量,SARS-CoV-2高传播性B.1.1.529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出现让科学家们对抗体疗法的疗效产生了一定的担忧;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题为“An infectious SARS-CoV-2 B.1.1.529 Omicron virus escapes

2022-01-29

灵北CGRP靶向抗体Vyepti获欧盟批准:第1天就起效,每年静脉给药4次!

Vyepti是唯一一款用于偏头痛预防的静脉疗法,输注当天就发挥疗效。

2022-01-27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获批白内障人工智能检测医疗器械二类证

近日,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鹰瞳科技(Airdoc)共同研发的白内障检测独立医疗器械软件获批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沪械注准20222210002)。这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2018YFC0116500)》项目团队研发的又一款眼病智能筛查检

2022-02-02

首个临床试验:唾液外泌体小RNA可作为食管癌检测和预后标志物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食道癌是世界年新增人数第8,年死亡人数第6的恶性肿瘤。而且,食管癌在中国尤为突出,全球每年新增和死亡的食管癌,均有超过一半在中国。在我国,绝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属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而患者在诊断时往往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为了提高患者的

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