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规模最大的抑郁症遗传研究如何推动更有效的治疗
该跨种族GWAS研究通过纳入来自非欧洲裔人群的大量数据,显著提升了研究的普适性和预测能力,为遗传多样性如何影响抑郁症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1-16
Cell子刊:江南大学田培郡团队开发益生菌疗法,用于抑郁症治疗
具有3-吲哚-乳酸(ILA)生成能力的“精神益生菌”短双歧杆菌,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hR)信号来减轻神经炎症,从而发挥抗抑郁效果。
2024-11-03
《自然》子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团队发现评估重度抑郁症抗抑郁效果的新方法!
研究表明,重度抑郁症患者的mGluR5可用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伏硫西汀治疗后mGluR5可用性增加。
2025-03-04
Nat Med:抗抑郁药伏替西汀有望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研究者利用pharmacoscopy,同时在来自人体癌症组织的活细胞上测试数百种活性物质。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穿过血脑屏障的神经活性物质上,如抗抑郁药、帕金森病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2024-09-30
《分子精神病学》:抗炎能让抑郁症患者更积极?科学家发现,抗炎药英夫利西单抗或可治疗抑郁症的动机缺陷
该研究发现,英夫利西单抗或可通过降低炎症,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动机缺陷和大脑相关的神经活动。
2024-10-09
心理疗法的数字程序加快缓解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
目前国际上,临床心理学领域面向焦虑抑郁障碍的心理疗法基本来自西方,且以个体咨询或治疗为主,干预效率较低,迫切需要更为高效的干预措施。
2025-01-22
《自然》子刊:“童年阴影”将抑郁风险刻进基因!哈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是连接童年逆境与抑郁症的桥梁
基于人体血液的表观基因组DNA甲基化数据、童年经历和抑郁状态等数据,找到了70个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s)位点,并发现它们可以解释逆境与抑郁症状之间10-73%的相关性。
2024-12-09
《自然·医学》:科学家开发出可以缓解抑郁症状的手机应用!
研究证明了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施CBT可以有效缓解阈下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研究结果还提供了干预方法的差异疗效证据,有助于患者优先考虑适合自己的干预方法。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