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糖尿病协会发表声明:个性化管理是血糖恢复正常的唯一途径!
【协作有助于临床医生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近些年来,糖尿病逐渐成为了威胁全球健康的最大隐患之一,随着年龄,饮食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人数正在逐年攀升,由于糖尿病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一直是研究人员们关注的重点。日前,美国糖尿病协会发表声明,呼吁个性化糖尿病方案。根据美国礼来rimidi数字健康公司提供的慢性病管理软件和临床分析,为糖尿病患者制定胰岛素管理的个性化解决方
BBA-Mol Cell Biol L:脂肪酸合成途径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梁斌课题组在脂肪酸合成途径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OA)、花生四烯酸(AA)、DHA和EPA等是重要的脂类分子,参与生物膜构成、信号传递、能量储存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由多个代谢酶。如去饱和酶(desaturases)、延长酶(elongase)等参与。脂肪酸去饱和化反应中,电子经细胞色素b5还原酶(cytocytochrome b5 r
Nat Commun:研究揭示磷脂合成关键蛋白甘油3-磷酸脂酰转移酶的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典范研究组、上海科技大学赵素文研究组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committed step of bacterial phospholipid biosynthesi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解析了PlsY蛋白与底物、产物的共结晶高分辨
植物染色体组蛋白磷酸化研究取得进展
组蛋白磷酸化修饰与着丝粒功能的建立、维持相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从2010年开始从事玉米、小麦H2A和H3的磷酸化修饰与染色体取向、分离等功能研究。由于植物染色体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得到部分不同于酵母及人类的结果。H2A磷酸化激酶Bub1的定位及细胞周期变化,结合RNAi与H2A磷酸化信号变化,在玉米特殊的微小染色体、减数分裂突变体中发现这一复合物与减数分裂I染色体着丝粒的
揭示蛋白CYREN调节细胞选择DNA修复途径之谜
图片来自沙克生物研究所。2017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是快速地做事情但会犯错误更好,还是做得慢些但做得完美更好呢?当决定选择如何修复DNA中的断裂时,细胞在两种主要的修复途径之间面临着同样的选择。这种决定比较重要,这是因为错误的决定可能导致更多的DNA损伤和癌症。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沙克生物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作
PNAS:西南大学何光华教授团队发现水稻高产新途径
8月28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科学研究院何光华教授课题组通过自由投稿方式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RAL FLORET 1 induced the three-florets spikelet in rice” 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深度解析了水稻小穗侧生小花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超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在水稻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中,每穗粒数(
科学家解析全部黄芩素合成途径
由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药用植物与健康组研究员Cathie Martin及博士赵清等组成的科学家团队在解析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芩中天然产物合成途径方面取得突破,已完全解析了整个黄芩素的生物合成途径。8月22日,相关研究论文在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物质是黄芩中主要的生物活
版纳植物园揭示WRKY蛋白通过赤霉素途径调控植物衰老进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余迪求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 WRKY45 interacts with the DELLA protein RGL1 to positively regulate age-triggered leaf senesc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植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物化学等方法揭示了WRKY
PNAS:阐明抗生素A201A中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并揭示新型L-半乳糖变位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鞠建华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深海微生物来源的抗生素A201A研究的最新突破成果(PNAS, 2017, 114, 4948-4953)。论文报道了A201A糖基结构单元的生物合成和后修饰过程,发现并阐明了一个新颖的l-半乳糖吡喃-呋喃型变位酶MtdL。mtdL基因是一个有效的遗传标记,对指导发现
Cell: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鉴定出G蛋白偶联受体招募抑制蛋白的磷酸化编码
2017年7月2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和美国文安德尔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出一种被称作视紫红质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合到一种被称作抑制蛋白(arrestin)的信号分子上时的组分细节。视紫红质和抑制蛋白是身体复杂的细胞通信网络中的两种至关重要的蛋白分子。这项新的发现进一步改进了2015年发表在Nature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