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Commun:揭示HIV患者出现慢性神经性疼痛的潜在大脑机制
以前对远端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DSP)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但神经损伤不能完全解释DSP症状的广泛差异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转而研究了大脑,看看这如何促成患者的神经性疼痛。
Gastroenterology:揭示慢性肠道炎症诱发癌症的新型分子机制
来自德国基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炎性肠病的风险基因XBP1回叙对肠道粘膜细胞如何处理DNA损伤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而就能保护自身抵御癌症的发生;文章中,研究人员找到了可能的潜在机制的初步迹象。
VICTOR III期临床研究启动,评估维立西呱在射血分数降低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2021年11月11日,拜耳及合作伙伴默沙东宣布启动新的III期临床VICTOR研究,进一步评估维立西呱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该研究将考察维立西呱在近期没有发生过加重事件,射血分数低于 40%的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这一人群与其他几项近期心衰研究的人群类似。基于VICTORIA研究结果,维立西呱在美国、日本和欧盟获得批准。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蛋白激酶RIPK1对饥饿应激的代谢调控机制
饥饿应激在哺乳动物新生儿存活、肿瘤微环境及缺血再灌注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谢调控对于饥饿条件下细胞及机体维持能量稳态及存活非常关键。蛋白激酶RIPK1是细胞存活与死亡的重要调控因子。1998年,人们发现RIPK1缺失的小鼠会在出生后1-3天内死亡,但分子机制一直不明确。新生小鼠刚出生后,由于脱离了母体营养的供应,处于严重的饥饿状
Lancet子刊:糖尿病药物达格列净或能减缓慢性肾病患者肾脏功能的下降速率
在该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通过进行临床试验,结果发现,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或能降低罹患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肾脏功能下降的速率。
美国肾脏病学会肾脏周上发布新数据:强化非奈利酮在慢性肾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肾脏和心血管获益
针对非奈利酮两项关键 III 期临床研究FIGARO-DKD 和 FIDELIO-DKD,以及预先设定的汇总分析 FIDELITY进行的新的综合数据分析强调了非奈利酮的肾脏和心血管获益,该药是首个用于慢性肾病伴2 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甾体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分析数据在美国肾脏病学会的 2021 年肾脏周上以两项口头报告和两项最新突破研究海报的形式呈现。
慢性伤口患者激增,新型医用敷料让防治不再难!
近年来,中国医药卫生体制飞速变革,尤其是全国集采全方位推进,让医药行业告别了高毛利的时代。2021年,新一轮的全国集采落在骨科领域。在高值骨科医用耗材中,新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慢性乙肝:碱基编辑或成治疗新方式
近日,Beam Therapeutics宣布,临床前数据证明,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在降低病毒标志物(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达,防止乙肝病毒(HBV)反弹方面具有潜力。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以上,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的慢性疾病。全球大约有2.6亿乙肝患者,每
研究发现化学污染物暴露与慢性疾病风险间的新关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合作,在化学污染物暴露对慢性疾病的风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血清中全氟化合物残留与高尿酸血症风险呈显着正相关,在代谢水平上揭示了血清中外源化学残留与慢性疾病风险关系的机制。肥胖、高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