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2-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8年诺贝尔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1日开始颁布,而第一个被颁布的奖项就是10月1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年这一奖项会花落谁家呢?相信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了!让我们先回顾一下2012年-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情况。2012年获奖者: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获奖理由: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组变为多能性研究介绍:20世纪50年代, 约翰-格登等人的实验就已经得知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线上课程推荐——生理学
课程简介生理学是以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科和医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我们学校的生理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门MOOC将由我、周江宁教授、胡兵教授和薛天教授一起讲授人体生理学的知识,带领同学们了解生命的奥秘。观看地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USTC-1002926012课程概述中国科学
科学家首次揭秘压力导致产后抑郁症的生理学机制,关系数百万新妈妈
小编推荐:您不可错过的2018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前沿研讨会生孩子这事儿,对于一个女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估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发言权。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迎接新生命,开始当妈妈,是一件令人羡慕的幸福事情。但对于许多女性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人生挑战,尤其在一切刚刚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怀孕期间,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都处于一个极高的水平,几乎高于女
哈佛医学院:肠道菌群能够塑造宿主生理学
最近,关于“细菌如何影响宿主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引起抑郁症状,并且相关的微生物种群也可能参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和发展。在1660年代,名叫Anton van Leeuwenhoek的荷兰纺织品商人开始磨制放大镜片,以便能更好地观察织物的编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用他的一个镜头,观察池塘的水,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了解包含于微小生物的世界,似乎掀起了一阵狂热的研究浪潮,但科学家们
从果蝇处见微知著——记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一只小小的果蝇体内,竟有揭示人类生物钟机制的基因密码。三位“40”后美国科学家历时几十年,从果蝇处见微知着,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日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科学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生物钟相关基因的研究。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于1940年代的这三位
百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01-2017年)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布揭晓,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荣获该奖项。Yoshinori Ohsumi现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分子细胞学教授。 117年诺奖--生理或医学奖总结如下(MedSci独家整理),在整个117年中,有9年因各种原因(如战争)未颁奖,实际上颁出107年。下面是全部的奖项及获奖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HPV疫苗研究进展!
2017年9月6日,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公布获奖名单。今年该奖项分别授予在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激酶信号通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研发以及为妇女提供基础健康和生殖保健服务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或机构。本文中,小编对近年来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学习!【1】Science:HPV疫苗不安全?一场对“伪科学”的质疑11月11日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雷帕霉素重磅级研究进展!
2017年9月6日,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公布获奖名单。今年该奖项分别授予在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激酶信号通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研发以及为妇女提供基础健康和生殖保健服务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或机构。2017年的拉斯克奖基础医学研究奖项授予瑞士巴塞尔大学的迈克尔-哈尔,理由是他发现了营养活化TOR蛋白以及其在细胞生长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TOR蛋白的作用被破坏会导致糖
用体外心脏微生理系统进行药物筛选
《科学报告》发表了一项药物筛选的新技术,文章名为Human ipsC-based Cardiac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 For Drug Screening applications,该技术利用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为基础的体外心脏微生理系统代替动物模型,有望改进药物开发流程。目前的药物开发中,人们利用非人类动物模型进行安全性与功效性测试,由于不能充分代表人类的生物特征
记徐智策团队:中国胎儿生理学和胎源性疾病实验性研究的领头雁
徐智策与胎儿医学创新团队中国有这样一支团队。中国功能性出生缺陷(尤其是胎源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从十余年前的“无”到全国普遍发展,这支团队的开创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十五年前中国未曾有任何针对胎源性心血管疾病的论文,由于这支团队的领跑和在过去十余年间一项项成果,为中国心血管功能性出生缺陷研究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这支团队就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研究所徐智策教授团队(江苏省胎儿医学创新团队和胎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