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 Microbe:具有“炎性味道”的细菌或能保护机体抵御心脏病的发生
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特定的细菌或能分解肠道低氧环境中的尿酸,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能促进这一过程的特定基因。
为了避免心脏骤停,53岁的他成为“第一个”植入开创性除颤器的心脏病患者
今年53岁的英国男子Phil O'Donoghue患有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2020年5月,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首次被诊断出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到24%,而正常人的射血分数是60%,3
Nat Cardiovasc Res:实验性癌症药物塞卡替尼或能减缓与心脏病相关的机体炎症
来自纽约大学Grossman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已经作为癌症、肺部疾病和阿尔兹海默病的潜在疗法的实验性药物或能减缓导致心脏病发生的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Nat Cardiovasc Res:科学家揭示增加机体患遗传性心脏病风险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来自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增加机体患遗传性心脏病风险的特殊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遗传性心脏病的新型疗法。
西南医学中心开创新型基因编辑方式,可永久性恢复心脏病严重损伤,已完成概念验证研究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缺血后发生的组织损伤,即使恢复供血,组织功能也无法完全恢复。这种损伤常在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后发生。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治疗性敲除miR-320改善非缺血性糖尿病心脏病临床前模型中恶化的心功能
超过70%的糖尿病患者在他们的一生中会患上某种形式的心脏病。值得注意的是,在存在糖尿病的情况下,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了2-3倍。
长期熬夜会猝死?心脏昼夜节律需关注
无论是生活所迫夜班不断的打工人,还是辛苦一天放松熬夜的修仙派,长时间的昼夜节律紊乱,往往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伤害,心源性猝死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后果,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打破了人体生物钟的平衡。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次,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有昼夜节律,来适应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2017年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Nat Med:药物缬沙坦或能改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机体的心脏功能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物缬沙坦(Valsartan)或能减缓早期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并改善其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熬夜不睡,心脏崩溃!Nature 子刊:熬夜打乱心脏昼夜节律,增加猝死风险再添科学证据
在人体内,许多蛋白质的丰度表现出 24 小时的节律特征,即由细胞自主的昼夜节律机制调节,使其生理学功能与昼夜周期一致。这种蛋白质稳态允许哺乳动物的细胞能够最有效地利用生物能资源。但是,截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细胞内不同结构内的细胞蛋白浓度随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其中,心脏功能的每日节律多年来一直为人所知,并被认为是由白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