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dvanced Science:揭示肝内胆管癌IDH突变亚型的高异质性及冷肿瘤环境特征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每年造成全球约70万病人死亡且过半死亡病例来自中国,其致死率在所有癌种中高居第四。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肝癌的第二大亚型,发病约占到15%,其侵略性较强,预后较差。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其术后极易复发。虽然以IDH突变抑制剂为主的靶向治疗给肝内胆管

2021-07-16

代谢工程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节类风湿关节炎巨噬细胞异质性

近日,成均馆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在Sci Adv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to regulate macrophage heterogene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的文章。尽管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取得了显着进展,但仍有大量患者

2021-06-15

Cell Rep: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或能重编程肥胖相关乳腺癌患者机体的系统免疫蓝图和肿瘤环境

2021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目前已经能够改善一部分癌症患者的治疗结局,但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限制就是大部分患者都不会产生反应,这部分归咎于患者机体出现的免疫抑制;而肥胖似乎是改善某些癌症患者机体免疫检查点疗法的关键,但其对乳腺癌的影响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Im

2021-06-28

Genome Biology:科研人员建立基于表观遗传异质性的肺腺癌病人分型模型

  近期,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孙艺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邵振和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季红斌、孟飞龙等的合作研究成果——A systematic dissection of the epigenomic heterogeneity of lung adenocarci

2021-05-27

研究揭示水稻根单细胞异质性和分化全景图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佳伟研究组完成的研究论文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tlas and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Reveal Differentiation Trajectories in

2021-04-08

肿瘤内异质性或将成为肺癌免疫治疗另一重要标志物

肿瘤学期刊《分子肿瘤》(Molecular Cancer)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专家张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肿瘤内异质性(ITH)可作为肺癌接受抗PD-1/PD-L1单抗治疗的预测生物标志物。这是首个基于单点取样方法证明中国人群肺癌瘤内异质性与免疫治疗相关性的研究。在过去十年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着的进

2021-04-15

临床前研究表明三特异性duoCAR-T细胞可有效治疗抗原异质性癌症

2021年4月3日讯/生物谷BIOON/---随着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疗法(CAR19 T细胞)和靶向CD22的CAR-T细胞疗法(CAR22 T细胞)的出现,对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 CAR-T细胞治疗后的复发仍是一个障碍,而且有多达50%的接受CAR19 T细胞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第一年内复发,

2021-04-03

研究揭示细胞间的代谢异质性

近日,《细胞-代谢》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加州大学John G. Albeck课题组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瞬时氧化磷酸化(OXPHOS)抑制剂耐药阶段揭示了单细胞潜在的代谢异质性。为了在功能上表征代谢过程的细胞异质性,研究人员使用氧化磷酸化抑制剂(OXPHOS)处理了细胞,并用活细胞标志分子ATP、ADP/ATP或能量敏感激酶AMPK的活性监测了它们的反应。在不同

2021-02-14

研究揭示亚实肺腺癌结节肿瘤环境特征

   随着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 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比例大幅度提高[1]。依据在CT下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和亚实性两类,而亚实性结节(Subsolid Nodule, SSN)又可根据有无实性成分进一步分为磨玻璃结节和部分

2021-02-05

湖南省年初的新冠病毒传播存在大量的异质性,隔离措施成功阻断该地区的病毒传播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虽然有文献记载COVID-19的临床严重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关于传播风险如何随人口学因素、临床表现和接触者类型而变化的信息是有限的。基于个体的干预措施,如病例隔离、接触者追踪和隔离,已被证明可以加快病例检测和阻断传播链。然而,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是与人群层面的物理隔离措施一起实施的,它们对接触模式和传播风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