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第二波新冠疫情”仍是伪命题,中国防控策略较完整
“‘第二波疫情’目前还是伪命题,得益于比较完整的抗疫策略体系,中国最差的时刻已经过去。”在8月8日的“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疫情时代全球健康产业前瞻讨论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肝病中心联合主任张文宏表示,所谓的秋冬第二波新冠疫情,是以第一波的结束为标志的,而现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波并没有结束,目前还是伪命题。谈及疫情的下一步走势,张文宏再出
上海医药获亦诺微医药新一代溶瘤病毒疗法大中华区独家权益
8月6日,亦诺微医药与上海医药共同宣布签署授权许可协议,上海医药获得前者溶瘤病毒MVR-T3011(T3011,瘤内注射)在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独家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亦诺微医药保留MVR-T3011在大中华地区以外区域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根据协议,上海医药拟出资不超过11.5亿元,其中研发里程碑款为8.5
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与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连祯、研究员骆永明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与机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微塑料可通过新生侧根间隙进入可食作物》(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via a crack-entry mode)为题,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也不能延误急危重症患者治疗
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流程的通知》,其中明确医疗机构要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进行核酸检测。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延误治疗或推诿急危重症患者。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医疗机构要在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做好定期复诊和长期治疗患者的诊疗管理
中国疾控专家:预计北京将在十天内下调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
截至7月13日24时,北京已连续8天没有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目前,北京新冠疫情高风险地区已全部清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4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北京应该不会再出现新发地相关病例,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预计将在十天内调整。吴尊友说,病毒要不断地感染人才会在社会上蔓延、才可以存活。没有新的本土病例来源,“不给它(病毒)吃的了,它
基于微流控纸芯片的环境与生物分析研发取得系列进展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生物分析与医学诊断技术可直接造福人类健康与疾病治疗。目前,环境与生物分析都亟需更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即时的分析传感方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发展为构建新型分析平台提供了思路,尤其是在环境监测和医学诊断方面,纸基装置的低成本、高效便捷等优势有利于快速分析检测,因此,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发展成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一步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应对能力的通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医疗服务保障,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一步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应对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各地高度重视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建设,统筹推
专家:北京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 公众应做好防护理性看待
记者从5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月11日至7月4日北京市累计报告33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截至7月4日,已连续7天每日新增病例保持在个位数水平。专家提示,连日来北京新增病例数保持在低位,出院病例数不断增加,首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趋稳向好;公众应理性客观看待新冠病毒,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需要认识
北大开发微肿瘤预测模型:药效准确性逾90%,待大规模验证
尽管医学在不断进步,但确定每个癌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很困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肿瘤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作为肿瘤精准医学基础的肿瘤基因检测应运而生,但基因组学技术临床应用的潜力和效果也同样受到一定的限制。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研究团队联合,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Science Trans
多项新政策助力厦门发展,打造我国一流生命科技之城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强大引擎。而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新生物技术产业园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可实现生产力,带动效益显著,已成为各大城市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