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DM创新微创消融术将开展大型试验
随着病程的进展,有相当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而胰岛素对患者自我管理的挑战并不小,而且可能伴随体重增加和低血糖事件的风险。随着新疗法的迭代,“摆脱”胰岛素或许值得期待。2020年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线上会议的一项研究就带来了这样的希望,一种内窥镜疗法让7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6个月后都实现了停用胰岛素,
微藻脂质代谢研究获进展
三酰基甘油酯(triacylglycerol,TAG)是光合单细胞生物——微藻的主要储存能量物质,是制备微藻生物柴油的原料,在人类健康及动物饲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微藻三酰基甘油酯的合成机理,对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油脂产量具有指导意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研发中心研究人员,纯化微藻脂质代谢相关的膜蛋白、三酰基甘油生物合成的
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冻结微爆破现象及其增强肿瘤杀伤与MRI-CT双模态成像机制
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维持离不开力学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调控与适应必不可少。肿瘤治疗中,除采用小分子、纳米药物调控病灶部位的生物力之外,在实现肿瘤组织物理性机械杀伤方面,临床上也会借助光声冲击波、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磁场等干预方式实施治疗。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液态金属微颗粒在低温冻结作用
新研究有助判断不同材料微针的经皮给药性能
微针经皮给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给药技术,具有无痛等优点。不同材料的微针在皮下溶解并给药的性能哪家强?中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聚合材料和聚合生物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微针经皮给药是通过微小的针头穿过皮肤释放药物,由于微针的长度一般在10微米至1毫米之间,不会刺激到神经,与传统注射相比具有无痛的优点。与口服药物相
研究人员提出基于微纳操控的临床癌细胞转移检测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人员合作,在微纳生物交叉领域取得突破,提出的基于光诱导电液动力学微纳操控的癌细胞免标记快速分离方法,成功应用于游离胃癌细胞临床样本检测。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胃癌是全球第三大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例新增病例和近80万
Blood Adv:利用一种新型人体器官芯片揭示卵巢癌借助血小板的力量发生癌症转移的分子机制
2020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lood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卵巢癌肿瘤、血管和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卵巢癌或会打破血管屏障以便其能与诸如血小板等血细胞进行交流沟通,当这些肿瘤与血小板沟通时,其就会开始发生癌症转移或者扩散到机体其它位点上去。图片
中国研究人员完成淡水超微真核藻全基因组测序
超微型浮游藻类(粒径≤3μm)简称“超微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微食物环中有重要作用。它们具有更高的CO2固定效率,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量可高达90%,且其潜在的混合营养代谢功能对浮游细菌的种群具有调控作用。Mychonastes homosphaera是长江中下游富营养化湖泊(巢湖、鄱阳湖)常见的优势超微真核藻,其对富营养
上海医药获亦诺微医药新一代溶瘤病毒疗法大中华区独家权益
8月6日,亦诺微医药与上海医药共同宣布签署授权许可协议,上海医药获得前者溶瘤病毒MVR-T3011(T3011,瘤内注射)在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独家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亦诺微医药保留MVR-T3011在大中华地区以外区域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根据协议,上海医药拟出资不超过11.5亿元,其中研发里程碑款为8.5
为什么流体动力学对COVID-19研究至关重要?
2020年7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新冠肺炎使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类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还表明,应对健康危机的最大防御手段是政府的政策,这一政策牢固地植根于科学。为了遏制该疾病的蔓延,许多国家的政府实施了防止身体接触的政策。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直接影响:人们的移动方式、工作地点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这些政策是很好的第一步,但它们
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与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连祯、研究员骆永明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与机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微塑料可通过新生侧根间隙进入可食作物》(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via a crack-entry mode)为题,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