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纳操作机器人肿瘤探测研究获进展

   近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21, 42(3): 323-339)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基于微纳操作机器人的肿瘤转移过程中多尺度机械特性研究综述论文(Atomic force microscopy for revealing micro/nanoscale mec

2021-03-05

Nature子刊:程柯教授团队探索拯救心肌新方法,创即可“修补”心脏

  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病人生命。通过静脉注射、冠状动脉注射、心肌注射和心肌贴片等现有方式递送干细胞治疗损伤心肌,存在滞留率低、开胸手术创伤大、费用高等缺点。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程柯教授团队研究报道了微创“注射”心脏补片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心包腔内注射携带干细胞或外泌体的水凝胶,利用心包腔作为天然的水凝胶塑形“模具”,在

2021-03-09

方润医疗完成逾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创造中国运医有源器械领域整体解决方案最完整平台

2021年3月5日.上海 方润医疗(Forerunner Medical)今天宣布完成逾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次融资由杏泽资本领投,千骥资本、道彤投资等跟投,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围绕公司现有运动医学、微创治疗介入设备在研产品的开发;已上市射频消融及耗材现有产品线的市场推广及商业化;以及为后续搭建多类型临床应用的

2021-03-05

科学家利用单细胞成像技术或能完全定义肿瘤环境的代谢状态!

2021年2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Single-cell resolved imaging reveals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in glycolysis, transitions between metabolic states, and their

2021-02-28

研究发现内皮来源的基质细胞有助于造血骨髓的环境形成

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组织维护和再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他们的起源仍然不完全了解。荷兰伊拉斯谟MC癌症研究所Marc Hermanus Gerardus Petrus Raaijmakers团队发现,内皮来源的基质细胞有助于造血骨髓的微环境形成。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研究人员在人类胎儿和再生骨髓中鉴定出共同表达内皮和

2021-02-14

芯生物:西奥罗尼胶囊获批临床试验

  2月9日,微芯生物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签发的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产品名称为西奥罗尼胶囊。西奥罗尼是公司自主设计和研发的具有全球专利保护的新化学结构体,属于多靶点多通路选择性激酶抑制剂。属于小分子抗肿瘤原创新药,可选择性抑制Aurora B 、 CSF1R 和VEGFR/PDGFR/c-Kit 等多个激酶靶

2021-02-10

研究揭示亚实性肺腺癌结节肿瘤环境特征

   随着低剂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 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比例大幅度提高[1]。依据在CT下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和亚实性两类,而亚实性结节(Subsolid Nodule, SSN)又可根据有无实性成分进一步分为磨玻璃结节和部分

2021-02-05

科学家研发出可通过血脑屏障的新药物输送平台

  血脑屏障是为大脑提供血液中营养物质的特殊血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半透膜屏障,可以保护大脑免受病原体、细菌等侵犯。但这道屏障也会导致药物无法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从而影响治疗效率。近期,美国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纳米分子输送平台,该平台可以促进药物有效地通过血脑屏障输送到小鼠的大脑内。该研究在《S

2021-02-01

给药途径再获突破,可溶解针给药技术掀起医美新浪潮

  一直以来,临床医疗给药方式各有不同,也各有优劣。日前,除了传统的口服药剂、注射针剂、外用涂抹等方式以外,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可溶解微针透皮给药技术正在成为业界的关注热点。可溶解微针透皮给药技术不仅可实现精准给药,还能通过简便的操作让患者获得良好体验。

2021-02-09

科学家利用无毒性肉毒杆菌药物输送平台治疗肉毒杆菌中毒

 肉毒杆菌中毒是一种以肌肉麻痹为特征的严重致命性的疾病。肉毒杆菌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毒素,可以进入运动神经元并阻止神经传递,从而导致瘫痪。由于肉毒杆菌毒素可以高效地靶向运动神经元和神经末梢,一般的治疗药物无法进入神经元内,所以一旦出现瘫痪,只能等待这些毒素作用慢慢消失,没有更好治疗手段可以逆转这一过程。近期,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团队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