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注射细胞“支架”修复心脏
为什么心梗如此致命?这绕不开心脏的一个重要特点:心脏是在人体内最缺乏再生能力的器官。心肌的新陈代谢非常活跃,一旦心梗,心肌在供血中断后的几小时内会很快死亡。而且心脏自身无法长出新的心肌,只能通过形成疤痕而愈合。目前还没有治疗方法可以修复心肌组织的损伤,即便心梗患者抢救成功,由此导致的心肌功能减弱也会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好消息是,一种新的技术有望带来突破。近日,加州大学圣地
科学家研发出基于多尺度螺旋纤维束的仿生可伸缩性生物组织支架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Helical nanofiber yarn enabling highly stretchable engineered microtissue”(螺旋纤维束用于高度可伸缩的人造微组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普适性的制备多级结构螺旋纤维的方法,对其力学性
微型药物胶囊准确靶向癌细胞
可自我推进的微小胶囊蜕去外壳,并将药物直接运送至肿瘤细胞。这些微型机器人的作用在老鼠肠道中得到了证实。或许有一天,它们会成为癌症的靶向治疗手段,到达体内一些难以触及的部位。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机器人学》。“当胶囊到达肿瘤时,我们可以激活它、让胶囊破裂并且释放微型马达,它们就会在肿瘤区域移动。这一举动对药物输送非常重要。”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Wei Gao表示。他和团队成员创造了多层微型马达。首
中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骨支架
中国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兼具抗肿瘤和骨再生功能的承力骨替代支架,在动物实验中,不外加化疗药物即能达到良好的治疗及修复效果,将来有望使面临截肢的骨肿瘤患者接受保肢手术治疗,并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多发于青少年群体。恶性骨肿瘤致死致残率高,治疗过程中常因肿瘤复发或转移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手术切除是骨肿瘤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截肢手术或瘤段切除造成的终生
科学家们如何利用微型设备改善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多种微型设备来帮助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开发新型疾病疗法等,比如微型显微镜、微型胶囊等,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Nat Commun:微型显微镜帮助揭示大脑疾病的发生机理doi:10.1038/s41467-018-07926-z约翰·霍普金斯医学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一种相对便宜的便携式迷你显微镜,可以提高科学家对活体小鼠大脑
Nat Commun:微型显微镜帮助揭示大脑疾病的发生机理
2019年4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研究小组最近开发了一种相对便宜的便携式迷你显微镜,可以提高科学家对活体小鼠大脑中癌症,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疾病的研究效果 。该装置的尺寸小于5立方厘米,停靠在动物的头上,并收集来自小鼠活跃大脑的实时图像,这些大脑在环境中自然移动。“这项技术使我们能够在疾病模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记录大量基础功能的大量数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放射学
Sci Rep:微型DNA“阅读器”有望改善新型抗癌药物的开发
2019年3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DNA非常小,当研究人员想对单链DNA的结构进行研究时,利用显微镜或许是远远不够的,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释了抗癌药物如何掺入单链DNA发挥作用的机制。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很多人都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患上癌症,因此人们对新型有效抗癌疗法的需
微型注射胶囊完成人体安全性试验
还记得上个月麻省理工学院(MIT)大咖罗伯特-兰格(Robert Langer)教授开发的口服胰岛素药丸么?这款借鉴了豹龟龟壳结构设计的药丸能够成功将胰岛素做成的微针刺入胃壁中,让口服胰岛素和其它大分子生物制剂成为可能。而今天,位于美国圣何塞的Rani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该公司开发的生物大分子递送胶囊RaniPill在首次人体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该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
FASEB J:静态磁场可以促进3D打印的钛支架介导的骨修复
2019年2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自从2016年发现3D打印(3DP)的多孔钛支架以来,科学界一直在探索提高它们刺激骨生成或者骨重塑能力的方法。近日一项发表在《The FASEB Journal》上的文章发现使用静态磁场(Static Magnetic Field,SMF)刺激3DP支架可以在体内外激活人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derived mesenchym
Sci Trans Med:微型设备可用于检测紫外光损伤
2018年12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麦考密克工程学院的科学家开发除了世界上最小的可穿戴无电池设备,用于测量从紫外线(紫外线)到太阳光谱的可见甚至红外部分的多种波长的光照。它可以同时记录多达三个不同波长的光。相关研究结果于12月5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发表,重点介绍了该设备的基础物理学,以及该平台对广泛临床应用的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