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者更偏爱发表有开放阅读权限的论文
中国上海自然出版集团(NPG)与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Palgrave Macmillan)最新的“作者观点调查”发现,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同行相比,中国作者在以开放获取(OA)形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时,更有可能获得支持,并且他们中选择只以OA形式发布论文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人口健康信息化明确“三步走” 医疗大数据将开放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在会上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工作全天候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今年将组织开展健康医疗信息数据应用立法研究,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依法有序开放。
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2015年 “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公告
活动宗旨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生命科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研究进展,激发青少年对生命科学探究的兴趣,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将在2015年5月科技周期间联合举办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5年全国"实
中国第一本广谱生命科学类开放期刊出版!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自然出版集团(NPG)合作的开放获取新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广谱的生命科学类开放获取期刊。
呼吁不发表国际论文和抵制开放获取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最近因为有BMC公司批量撤回40多篇学术论文,导致人们开始关注开放获取出版和国际论文的话题,一些科学网网友又开始呼吁不发表国际论文和抵制开放获取,本人认为这一作法不恰当。
霍金“说话软件”将免费开放
前阵子,号称为了帮助“渐冻人”而发起的“冰桶挑战”席卷全球,但在一阵火热的接力挑战之后,渐冻病人有没有真正得到帮助,貌似却没有那么多人关心。12月2日,美国英特尔公司宣布的一则消息,或许比“冰桶挑战”强
科学研究是否可全面开放
公共科学研究主张公开发表,但研究过程都是在小圈子内运行。首先由专业学者个人或团队提出研究假说,制定研究计划,向有关基金机构申请经费,申请书被同行评议,如果评议获得通过,申请者可利用得到经费按照计划开展
学术期刊是否应该免费开放?
一项800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每周一次或者每月2至3次无法轻松访问到授权内容。主要原因是由于预算的限制(56%),没有购买相应的获取许可;约有59%的受访者表示非可用性的内容确实影响了他们的研究,其中18% 认为影响“重大”。
Science社论:开放获取期刊需要资助
3月16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发表社论称,学术期刊是否公开获取还存在一定争论,相关机构应资助开放获取期刊,以弥补他们因开放获取所减少的利润。 文章说,开放获取作为学术出版的一种模式,旨在让科学界和公众在网上能免费获得研究结果;在过去数十年,这种模式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对于开放获取的争论也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