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线粒体自噬对帕金森氏症的影响

影响在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中所涉及的两种酶(泛素连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的“功能丧失突变”与家族性帕金森氏症有关。这项研究表明,USP30 (一种局限于线粒体的去泛素酶)通过去除由parkin放置的泛素标签来对抗线粒体自噬。

2014-06-19

Lancet Oncol :亨廷顿氏症患者癌症风险较低

近日,瑞典研究人员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亨廷顿氏症或其他疾病被称为多聚谷氨酰胺(polyQ蛋白)疾病的罹患癌症的风险较低,其原因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机制。 多聚谷氨酰胺(polyQ蛋白)疾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 多聚谷氨酰胺(polyQ蛋白)疾病包括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症(SBMA)、亨廷顿氏病(HD),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下部核萎缩,以及六种类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2012-11-18

Neurology:抗抑郁新药对帕金森氏症患者是安全的

星期三,4月11日(每日健康新闻)报道,近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较新的抗抑郁药可以帮助治疗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抑郁症,不会加重帕金森氏病的其他症状如震颤或等。 近1亿美国人患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和抑郁症往往同时发生,以往认为一些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可能会加剧帕金森氏症。

2012-11-18

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研发13年战绩——3胜101败

2012年9月15日电 /生物谷BIOON/ --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研发,在当前风险已经非常高的研发游戏中,所取得的糟糕成功率令生物制药行业千疮百孔。业界最近正感受着2个III期阿尔茨海默氏症项目失败的刺痛。一家美国制药集团对1998~2011年间的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研发进行了统计,得出结论称,这些研发的失败最终将有助于取得重大胜利,因为科学家们在不断从错误中学习。

2012-09-17

Accera开始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临床研究

2012年11月30日 电 /生物谷BIOON/-- Accera已经开始了其阿尔茨海默氏症在研药物AC-1204的临床实验,这一药物被设计用于治疗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将进行为期26周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包含有安慰剂对照组和平行组以及多中心的实验将招募400名患者,对AC-1204治疗后患者的认知水平、药代动力学、日常生活行为、资源利用率和总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2012-11-30

JNI:大脑慢性炎症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

今天发表在BioMed Central开放期刊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表明,大脑慢性炎症会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 迄今为止,阿尔茨海默氏病(AD)与炎症之间的相关关系一直得不到很好的阐述,最近研究结果表明,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在疾病早期阶段帮助AD患者,但想要得到确切的效益,需长期治疗。

2012-11-18

PNAS:拟南芥中寡肽酶或可降解阿尔兹海默氏症患者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

2013年9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西澳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开了阿尔兹海默氏症治疗的新策略,该研究为揭示机体细胞中的短肽降解提供了新的数据。

2013-09-23

PNAS:植物科学推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研究

2013年9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一个国际植物生物学家研究小组最近的一项发现对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与年龄有关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揭露了有关蛋白酶或酶在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疾病中作用的更多知识。这项研究发表在权威杂志PNAS上。 科学家从拟南芥中鉴定出一种新型的寡肽(OOP)(拟南芥往往是分子生物学家开展研究的模式生物),OOP能降解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和叶绿体后所产生的小肽。

2013-09-23

JBC:科学家揭示阿尔兹海默氏症的一种潜在疗法

研究者通过对小鼠模型进行研究,阐明了一种抵御阿尔兹海默氏症及其它神经变性疾病的新型靶点。(Credit: Israel Hernandez, UCSB)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者通过对小鼠模型进行研究,阐明了一种抵御阿尔兹海默氏症及其它神经变性疾病的新型靶点。

2013-11-01

Science:维生素K2,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新希望?

近日,神经学家Patrik Verstreken等人成功解开导致帕金森氏服用维生素K2的遗传缺陷。他的发现为帕金森氏症患者带来了希望。这项研究刊登在权威杂志Science上。 Patrik Verstreken说我们的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K2可能帮助帕金森氏症患者。然而,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机制。 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