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范勇教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胚胎水平治疗遗传病的应用

6月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第四届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沪隆重开幕。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相关企业的专家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基因编辑在临床应用中的重大突破,大会期间设有主题讨论环节,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规模化的临床应用面临的困难、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未来会不会有更好的基因编辑技术出现, 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问题进行探讨。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以对基因组完成精确修饰的一种技术

2017-06-10

2017(第四届)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沪隆重开幕

6月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第四届)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沪隆重开幕。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相关企业的专家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基因编辑在临床应用中的重大突破,大会期间设有主题讨论环节,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规模化的临床应用面临的困难、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未来会不会有更好的基因编辑技术出现, 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问题进行探讨。大会现场图片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以对基因

2017-06-09

【重磅快讯】六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生物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昨日,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生物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创新治疗技术,提高临床救治水平。相关内容节选如下: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第九届)干细胞国际研讨会,将于2017年9月8-9日在深圳

2017-06-12

具备精准外科应用潜质的新型 2 μm光纤激光器

掺铥 (Tm3+) 光纤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全新的 16W全光纤 调Q激光器。这种1940 nm波长的激光极易被水吸收,非常有希望用于生物组织的精准外科手术(例如,神经外科手术)和其他材料烧蚀应用领域。Jeff Wojtkiewicz,jwojtkiewicz@nufern.com,Coherent | Nufern 和 Matthias Schulze,matthias.schulze@cohere

2017-06-01

【重磅快讯】六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生物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昨日,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生物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创新治疗技术,提高临床救治水平。相关内容节选如下:

2017-06-07

谷来丰: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2017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简介:谷来丰是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国际领导力研究所副所长。在2017年(第九届)中国医药战略峰会暨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发布会上,他针对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发表演讲。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更加实用的层面上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作为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互

2017-05-28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孙鑫:打通“数据”变成“证据”最后一公里——探索真实世界医疗应用体系建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  孙鑫教授真实世界医疗大数据有几个特征:一是数据本身是来自于常规实践,二是数据量确实很大,三是它主要解决的是医疗实践和卫生管理决策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其他问题。医院电子病历数据、患者登记、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等等都属于真实世界医疗大数据的范畴。真实世界证据(RWE)成为循证医学研究最佳证据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提的真实世界医疗大数据也只是数据,而数据不是证据

2017-06-01

GE医疗携手业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肿瘤影像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将与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合作,增设“肿瘤影像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专栏成都2017年5月19日电 /美通社/ -- 今天,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以下简称CJCR英文杂志)联合举办,并得到GE医疗鼎力支持的“肿瘤影像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增专栏发布会在第19届全国腹部影像学术会议期间

2017-05-23

像机器一样思考:人工智能和临床应用

1.AI在临床的应用每个人都在讨论人工智能。不妨忘记AI,想想:临床医生如何决策?医生接触病人,用问询/查体/检测报告得到病人信息(profile),然后在大脑进行如下搜索:业内对这些信息的共识(指南)?我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信息?当时的决策是什么?是否有效?在以往“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医生作出决策,然后观察病人是否对治疗方案响应,并决定是否对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作出调整。这是一般的工作方式。每一个医生

2017-05-18

生物类似药研发应用需保持谨慎稳健态度

在中国,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生物类似药的生产工艺和要求比化学仿制药难度高很多其制造商必须开发新的细胞系,独立重新制定整个制造过程。并需要对原研药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验证。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生物类似药专家顾问委员会”上,面对患者是否能用上越来越多价格低廉的“仿制“生物类以及这些药是否与原研药等效等问题,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生物类似

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