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现能识别多种流感病毒菌株的人类广谱抗体
美国科学家在8月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们最新发现了一种能识别30多种流感病毒菌株的人类广谱抗体,更多地了解这种抗体有助于科学家研制出长期有效的流感疫苗。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斯蒂芬?哈里森和同事在一名男性志愿者体内发现了这种名为CH65的中和抗体,其能黏附在流感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蛋白质上,从而中和流感病毒的毒性,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降脂药匹伐他汀或会增强部分丙肝患者抗病毒效果
日本的一项新的先导研究表明,降脂药匹伐他汀(Livalo)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一起使用时,可能会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清除。 匹伐他汀治疗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即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不到HCV–RNA)为67%,对照组为48%。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是一类新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IG-I样受体包括3个成员, 即视黄酸诱导基因I (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MDA5)以及LGP2。
Nat Stru&Mol Bio:刘迎芳等抗病毒蛋白ZAP活性区域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ZAP氨基端(N-ZAP)三维结构图 3月11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刘迎芳研究组和高光侠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抗病毒蛋白ZAP活性区域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Structure of N-terminal domain of ZAP indicates how a zinc-finger
Immunity:新研究推翻抗体是抗病毒免疫所必需的现有理论
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片,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一项新研究推翻人们早已完善的理论,即抗体是抗病毒免疫所必需的,并揭示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之间存在的意想不到的伙伴关系在宿主对抗一些病毒感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Nat Rev Micro:H3N2甲型流感病毒以组蛋白H3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近日,国际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对一篇最近的《自然》Nature论文进行了评论,这篇Nature上的论文揭示了H3N2甲型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通过模拟一种组蛋白H3来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的氨基末端结构域——被称为组蛋白尾部——经历了广泛的转译后修饰,并且是基因功能的一个关键调节器,负责染色质复合物的组装。
NEJM:先天性糖基化病有助抵抗病毒感染
近日,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新研究报告证实,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实际上可能保护机体免受某些严重或复发性病毒的感染。研究人员发现,在糖基化IIb型(CDG-IIb)先天疾病人细胞中,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复制速率比在健康供体细胞中的复制速率低得多的,结果导致产生越来越少的传染性病毒。
FDA授予登革热纳米抗病毒药物DengueCide孤儿药地位
2013年8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NanoViricides公司8月12日宣布,FDA已授予实验性药物DengueCide孤儿药地位,该药开发用于登革热(dengue)及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的治疗。同时,在提交DengueCide新药申请(NDA)时,将有资格获得优先审查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