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前纹状体显著网络的拓扑变化:抑郁早期标志与症状预测的新突破

通过精准功能图谱(precision functional mapping)技术,研究不仅揭示了抑郁症个体之间的显著差异,也展示了如何通过网络拓扑变化预测症状的发展。

2024-09-08

Cell子刊:中山大学李宁宁/何裕隆团队发现自闭与大肠杆菌过量有关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进行了多组学分析,以全面揭示轻度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个体与典型发育(TD)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组(GM)在代谢、功能和分类学方面的变化。

2025-01-16

柳叶刀子刊:高福院士团队发布中国最大规模“新冠后遗”调查报告

这项大规模调查数据表明,在68200名中国参与者(包括反复感染)中,约10%-30%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长新冠症状。

2024-12-04

皇冠靶点”迎来新方案 赛诺菲抗CD38单抗两项适应在华获批

随着艾沙妥昔单抗的入场和更多适应症拓展,中国MM治疗格局或迎来变革。同时,赛诺菲在MM外的想象空间,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2025-01-28

《自然·医学》:斯坦福团队确定6种抑郁生物型,有助于抑郁的个性化精准治疗!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过临床验证的定量方法来解析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生物学异质性,代表了一种推进精神病学精准治疗的有潜力的方法。

2024-06-24

「社牛」长寿且容量大呢!50万人数据研究:孤独会缩短寿命,即使每月一次亲朋好友相聚也能降低死亡风险!

在这一系列深刻的研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社交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心理、生理到行为,社交连接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心灵寄托,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

2024-10-02

Eur J Neurol:风疹抗体阳性成为多发性硬化的潜在风险因素

本研究揭示了风疹病毒血清阳性状态与多发性硬化症发病风险之间关联,发现风疹抗体阳性是多发性硬化症的潜在风险因素,为理解多发性硬化症的免疫介导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2024-08-14

JCI:科学家揭示脊髓性肌肉萎缩和机体肝脏损伤之间的关联

SM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会阻止身体产生存活的运动神经元,其是控制机体运动的神经所必需的,受损的运动神经元无法向肌肉发送信息,从而就会导致进行性的肌肉无力。

2024-08-11

鲍哲南/冯国/施扬/王贻芳等9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2024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有120人当选院士,24人当选外籍院士,以表彰他们在原创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杰出和持续成就。

2024-05-03

Gut: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或能有效预防克罗恩病患儿疾病并发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疗法或能有效预防肛周瘘管的发生,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患者中。

202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