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控增效型全肿瘤细胞疫苗研究获进展
全肿瘤细胞疫苗(whole tumor cell vaccine,TCV)是经典的个体化肿瘤免疫疗法,但TCV免疫原性弱且引起的免疫反应个体差异大,亟需通过学科交叉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实现TCV的按需
Microbiome:复旦大学赵兴明团队揭示人类四种真菌“肠型”结构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赵兴明教授在 Microbiome 期刊发表了题为: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ycobiome 的研究论文。
我国自主研发的T21 FIH结果出炉,药物3D打印结肠靶向递送平台可行性得以验证
三迭纪的药物3D打印工艺不仅克服了传统药物产品开发的局限性,还为药物固体制剂的生产开辟了崭新的路径。
研究人员建立基于人类结直肠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平台
肿瘤类器官作为重要的体外细胞模型为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相比于传统的2D培养的肿瘤细胞系,3D培养的类器官可以更好地维持癌症患者的肿瘤特征,反映肿瘤内部的异质性。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SLC7A11治疗骨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前景
骨肉瘤(OS)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20世纪70年代,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结合手术切除显著提高了OS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南京鼓楼医院团队亮出局晚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免疫+放疗+化疗强力方案
总而言之,作为一项探索性的临床II期研究,本次研究已证实了免疫+同步放化疗“三重打击”式新辅助治疗的初步可行性,后续值得开展临床III期研究进一步验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与研究所研究者们揭示了YWHAZ是胰腺癌转移的关键调节因子
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美国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其高病死率可能是由于大多数局部晚期肿瘤和/或转移的PDAC患者诊断较晚所致。
华科同济医院团队揭示,创新双抗可与免疫治疗实现超级“强强联手”
这些分析都能说明,双抗Y332能够有效逆转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乃至把肝癌这样“偏冷”的肿瘤变为“热肿瘤”,成为免疫治疗的强力搭档,那就期待它未来在临床研究中的表现吧。
厦大/中山市人民医院团队找到鼻咽癌筛查新方法,可将当前筛查方法阳性预测值提升近10倍
作为鼻咽癌筛查的新型生物标志物,P85-Ab比当前标准的双抗体检测拥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且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这有助于提高人群对鼻咽癌筛查的接受程度,降低鼻咽癌相关死亡率。
北京安定医院团队揭示艾司西酞普兰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并发现微生物的孢子基因可以预测治疗效果
目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重度抑郁症(MDD)的一线治疗选择,但仅有约1/3的患者能够获得缓解[1,2]。患者对药物响应和缓解程度的异质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了解这些因素是改善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