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酒渣鼻会增加帕金森风险
近期发表在JAMA Neurology的研究称,酒渣鼻可以通过共同的致病机制导致帕金森病!酒渣鼻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以脸部发红、丘疹为特征,有时候会涉及到研究;此外,该疾病还会引起皮肤的增厚。中老年人,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更容易患上该疾病。皮肤白皙的人也更容易得该病。不过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称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JAMA Neurol:抗精神病药物会加大帕金森患者死亡风险
近期发表在JAMA Neurology的研究称,对帕金森患者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可能会造成额外伤害。抗精神病药物潜在的不良影响包括:降低警觉性、更高的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低血压,长期而言还会导致类似帕金森的运动障碍。
中科院科学家在帕金森症领域取得新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其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更是因为其特殊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而作为这类疾病中的代表,帕金森症更是被各国生物学家竞相研究。
PNAS:可溶α-突触核蛋白也可能引发帕金森症
最近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科研人员在PNAS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帕金森症发生原因相关的研究。 帕金森症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运动障碍,该病一直被认为是由大脑中负责运动控制的大脑区域中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的死亡而发生。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神经元的死亡,目前仍不清楚。科研人员推测,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也被认为帕金森症的一个生物标志。
辉瑞等7家制药巨头强力聚首,携手挺进帕金森病领域
近日,由Critical Path Institute组织(C-Path)和英国帕金森病协会牵头,7家制药巨头携手创建的帕金森病开发合作体正式建立
Cell & Neuron:解析机体移动奥秘或可治疗帕金森疾病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和Neuron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格莱斯顿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控制步行的特殊神经回路,同时他们还发现,这种回路的输入在帕金森疾病患者中是被打断的。
针灸治疗帕金森症?中国科学家揭示其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推拿学院以及龙华医院针灸科等单位合作,在帕金森症(Pakinson's disease)小鼠模型上探索了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
JAMA Neurology:帕金森病病患者早期体重减轻可能预示更严重的疾病形式
2016年1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由麻省总医院(MGH)研究人员领导的新研究发现了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体重减轻和疾病更快发展之间相关性的证据。虽然体重减轻在帕金森患者中是很常见的,但研究结果可能表明: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