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Microbe:揭示登革热病毒侵入细胞新机制
2012年10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证实阻断登革热病毒与细胞受体之间结合可能能够在体外抑制病毒感染,从而为人们开发出一种新的抗病毒策略奠定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10月18日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 登革热病毒以四种不同的血清型进行传播。它通过蚊子传播到人身上。
PLoS ONE: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诱导胰岛β细胞死亡的新机制
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诱导了胰岛β细胞通过Caspase 3依赖的信号通路以一种新的凋亡类似的方式死亡。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4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与2型糖尿病的发展息息相关。
:中科院微生物所在麻疹病毒侵入上皮细胞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MV)是引起小儿麻疹的元凶。据世卫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统计,全球每年有约2,000万儿童罹患麻疹,仅2010年就有约139,300患儿死于麻疹病毒感染。麻疹病毒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除引起常见的咳嗽,高烧,恐光和遍及面部、躯干和上肢的皮疹外,还易与支气管肺炎或脑膜炎等并发,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Theraclone Sciences启动TCN-202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I期临床试验
6月14日,致力于治疗性抗体研发的Theraclone Sciences公司宣布,启动在健康成年志愿者的I期临床试验,以评价静脉注射药物TCN-202的安全性。 TCN-202是保护性全人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Sci Transl Med:呼肠孤病毒可“搭便车”进入患处杀灭癌细胞
近日,来自英国利兹大学和伦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搭便车”病毒(hitch-hiking virus)是如何受到血液中抗体的保护以及中和抗癌特性的。这项研究建议,病毒疗法应该在门诊病人中进行,就像标准的化学疗法因子一样,使得在治疗癌症上具有潜在的效用。 呼肠孤病毒可以对疾病实施两次攻击,因此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疗法。
J Exp Med:Tfh细胞为HIV病毒在人体内的主要储存库
12月17日在线发表在实验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特定的CD4T细胞群是HIV患者体内HIV病毒的主要储存库,也是HIV复制和产生的主要位点。该试验由洛桑大学医院,瑞士疫苗研究所免疫和变态反应部门的Giuseppe Pantaleo教授及Matthieu Perreau博士带领完成。
:发现一种抑制巨细胞病毒的新靶标
大多人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感染上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在几千年来,我们的免疫系统进化出一到两技能来为我们抵御这种病毒,但是不幸的是,CMV也进化出它自己的技能. 尽管大多人在一生当中都长期携带CMV,但是这种病毒感染与我们的免疫系统达成平衡,因而在大多人体内并没有表现出症状.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存在缺陷的话,那么CMV能够快速地变成一种严重性的问题.在一项新的研究
Mol Cell Proteomics:研究揭示HCV病毒蛋白与人体细胞互作网络
近日,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科学家首次解密丙型肝炎病毒与活人体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他们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丙型肝炎病毒造成炎症性肝病的背后机制,并开辟新治疗途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杂志上。
武汉大学侯炜等发现抗艾滋病毒感染新细胞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侯炜教授和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科研人员合作的一项科研成果发表在8月份美国著名国际学术刊物《淋巴细胞生物学》杂志上。这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具有抗艾滋病毒感染的作用。 据侯炜教授介绍,这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是一类“桥梁细胞”,既具有自然杀伤功能,又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