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最新研究表明,夜班工作会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

这项研究表明,短短三天的夜班工作就能够导致我们身体的节律紊乱,增加糖尿病和肥胖风险。

2024-05-11

最新Nat Med科学解读:我国50岁后的健康工作寿命期望值为6.87年,且具有明显个体差异

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健康工作寿命领域研究的空白,更为决策者提供了制定政策时不可或缺的科学参考。它提醒我们,在讨论延迟退休这一敏感议题时,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尤其是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的多样性。

2024-08-08

神仙工作=“朝九晚五”?最新超30年纵向研究显示:稳定的工作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风险

工作时间模式不稳定的打工人预计每天的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质量较低,与白天正常工作的人相比,50 岁时出现健康状况不佳和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更高。

2024-04-15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大脑在识别和预测音乐旋律时的工作机制,以期开发新型筛选工具

这项研究通过提供意识记忆与音乐旋律预测处理中大脑层次结构的量化证据,为我们理解认知的神秘面纱揭开了一角。

2024-07-07

Cell 子刊:工作场所实施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体重、心肺功能等

工作场所+生活方式干预,这一创新模式的出现,不仅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构建健康社会、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开辟了新路径!

2024-07-16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一组能参与工作记忆的特殊脑细胞

PAC神经元在海马体中完成了这个关键过程,海马体是大脑内长期被认为是长期记忆核心的重要区域。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海马体可能在控制工作记忆方面同样担当着关键角色。

2024-04-23

JCI:科学家发现,不改变tau病理,也可修复突触可塑性,改善痴呆相关记忆缺陷

该研究发现KIBRA可以在不改变tau病理的情况下,修复了tau蛋白病小鼠突触的可塑性,并改善了小鼠的记忆缺陷。

2024-03-15

JPR:科学家揭示夜班工作增加机体患糖尿病和肥胖症背后的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提供了一种分子水平上的机制,其能将机体昼夜节律钟的失调与夜班工作所产生的长期不良健康结局联系起来。

2024-05-17

这篇Nature论文获得30万欧元奖金,揭示了脑肿瘤与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交流

这项研究显示,神经胶质瘤可以将自身融入正常工作的大脑,而来自健康脑细胞的输入,通常用于思维和记忆等功能,则推动了胶质瘤的发展。

2024-02-23

上海交通大学贾伟等团队首次揭示调控自噬保护突触,改善抑郁症新机制

该研究表明长双歧杆菌产生HVA,并通过含有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的混合益生菌等增强HVA,可以有效缓解抑郁,调节突触完整性。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