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冷泉港实验室李波教授团队找到了「管不住嘴」的神经通路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人员为杏仁核IPAC-Nts神经元驱动享乐型进食提供了新的认识,揭示了IPAC-Nts神经元接受感官刺激信号并投射至LHA,进而引起摄食行为这一神经环路。这项研究为过度摄食的调控机理
JAMA Oncol:1期临床试验表明一种实验性DNA疫苗有望安全地对表达ERBB2的乳腺癌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1期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一种针对乳腺癌的实验性疫苗安全地产生了对一种关键肿瘤蛋白的强烈免疫反应。这一发现表明,该疫苗可能能够治疗不同类型的乳腺癌。
Cell Host & Microbe:揭示肠道菌群影响小鼠机体对可卡因产生反应的分子机制
来自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常见的肠道菌群或会增强小鼠机体中可靠因所产生的效应,
开发出一种针对所有20种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实验性mRNA疫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针对所有20种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实验性mRNA疫苗在最初的测试中提供了对其他致命性流感病毒毒株的广泛保护,因此有朝一日可能成为预防未来流感大流行的普遍措施。
Cell子刊:项鹏/邓春华团队通过AAV基因治疗恢复小鼠生育能力
这项研究证实了AAV介导的基因治疗遗传性LCF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遗传性LCF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Science: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在短短两小时内在小鼠体内产生抗抑郁效果的新药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抗抑郁药物,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就能在小鼠体内产生抗抑郁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0月28日的Science期刊上。
实验小鼠对女性的“偏爱”和对男性的“厌恶”,直接影响了药物研发实验的结果
众所周知,同一种药,效果会因人而异,甚至因性别而异。就像许多对男性有效的药物,对女性可能就没效果。同样,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会存在“性别差异”。
Immunity:实验性的单克隆抗体或有望帮助抵御人类EB病毒感染及所致疾病的发生
来自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组实验性的单克隆抗体(mAbs),当在实验环境下对人类细胞进行测试时,这种抗体能靶向作用EB病毒的不同部位并阻断其感染。
Endocrinology:破坏脂肪组织中的生长激素受体编码基因会导致小鼠寿命的延长了23%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亥俄大学传统骨科医学院和爱迪生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发现阻止脂肪细胞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的活性可以改善它们的健康并延长寿命。
Genome Biology:揭示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实验小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长期驯化而来。实验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体型、生理及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实验室驯化下小鼠攻击行为减弱、温顺行为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