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研究揭示小鼠小脑与人类存在很大不同
2019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针对大脑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小脑可能并不是人类小脑的良好模型。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atiotemporal expansion of primary progenitor zones in the developing human
科学家首次发现调控小脑发育新型关键信号分子
近日,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吴海涛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调控小脑发育的新型关键分子及其信号机制,有望为临床上小脑萎缩和髓母细胞瘤的诊治提供全新思路和潜在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人类大脑中超半数的神经元为小脑颗粒神经元。已有研究表明,小脑颗粒神经元发育不良或恶性增生同小脑萎缩和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背后的精细时空调控机制不甚明了。
小脑中的细胞拥有不同的代谢需求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细胞的代谢需求并不一致。“敲除”一种调节线粒体的酶会使小鼠的小脑发育比其他大脑区域更加受到抑制。这项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通讯作者、埃默里大学医学院Winship癌症研究所的Cheng-Kui Qu博士说:“这项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小脑发育障碍、退行性疾病,甚至是癌症背后的分子机制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小脑长期以来一直被
研究发现m6A修饰在小脑发育中的新功能
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RNA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化学修饰,参与调控RNA的翻译、降解以及可变剪接等多个过程,在胚胎干细胞干性维持、胚胎发育、配子发生等生命活动中均发挥重要作用。m6A修饰是由METTL3、METTL14以及WTAP等构成的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催化形成的,其中METTL3是m6A甲基转移复合物的核心组分。在小鼠中,敲除Mettl3基因可导致早期胚胎发
PLoS ONE:新技术可检测小脑间质神经元的功能
2017年7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小脑是存在于头部后侧的大脑结构,负责调控机体的运动。相对于其它脑部活动,小脑的神经循环相对简单。然而,目前科学家们仍不完全了解其调控机体活动以及学习活动的机制。小脑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要想分离其中每一条神经元并研究其功能目前仍存在挑战。Purkinje神经元是小脑向外界传递信息的唯一神经元细胞,但其的活性受到周围细胞的影响。研究者们目前对
多种精神疾病竟与小脑结构变化有关!?
患有焦虑,抑郁或精神分裂症中任何一种精神疾病都足以令人痛苦不堪。但许多研究都表明,一半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时还会伴随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因此,越来越多研究人员试图寻找这些精神疾病背后的共同机制及风险因素。近日,一项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首次发现多种类型的精神疾病都存在小脑结构上的差异。
Nature:神经科学家发现了小脑的全新作用
小脑--最为人所知的大脑区域之一—虽然体积只占大脑的十分之一,但却包含整个脑部50%的神经元。即使有很强的处理信息能力,小脑的作用被认为在自觉意识的范围之外,而不是协调躯体活动,例如站立和呼吸。但是现在神经科学家发现它对于奖赏回应也很重要。奖赏回应是驱使和塑造人类行为的重要动力之一。
Brain:小脑缺失也能健康活到24岁?
早在2014年,几个中国医生就发现了一名24岁的年轻女性,居然没有小脑。在脑部CT显影下,发现大脑的一部分区域完全空白,没有任何神经组织。更令这些医生惊奇的是,这个年轻女性居然活到了24岁,似乎看起来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而这个女子则完全没有任何感觉,从小到大她都没有觉得有任何异样。这样再次说明了,我们对于大脑的可塑性的认识还非常浅陋。这个案例发表在《Brain》上面。
王光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实验室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为polyglutamine病,如亨庭顿病(HD)及脊髓小脑变性)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为polyglutamine病,如亨庭顿病(HD)及脊髓小脑变性)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 (1)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对细胞致死和神经退变的作用。(2)寻找介导polyglutamine致病的分子及探索其致病机制。(3)探索基因治疗的手段及评价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