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沙漠:寒旱所气候变化对风水蚀复合区的影响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IPCC报告指出,近百年来,中国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由于交错带气候的过渡性和特殊性,形成风力侵蚀、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等,使得农牧交错带的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沙尘暴频繁等生态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且在农牧交错带内形成了具有多种侵蚀力共同作用的风水蚀复合区。但目前气候变化对风水蚀复合区的影响研究尚属空白。
版纳植物园在不同橡胶林种植区设置气候要素自动观测系统
为准确评价环境友好型橡胶园对森林小气候的改善作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三五”战略突破三“环境友好型橡胶园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实施计划中强调了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了把握橡胶园的本底气候环境,并为探讨套种不同经济林木后,橡胶园的气候环境的变化提供支持。
PNAS:气候变化对西尼罗河病毒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气候变对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的影响很可能对传播西尼罗河病毒(WNV)的蚊子产生广泛的影响,这提示控制这种病毒的公共卫生举措需要采取地方性的而非全球性的视角。Cory Morin 和Andrew C. Comrie使用一个气候驱动的蚊子种群模型模拟了美国南部一种已知能够传播西尼罗河病毒(WNV)的蚊子的丰富程度。
气候变化或将导致伊比利山猫灭绝
科学家在《自然—气候变化》上撰文称,在今后50年内,野生伊比利山猫将因为预计的气候变化而数量急剧下降并可能灭绝。该研究认为,目前的野生保护手段只是在推迟生物灭绝而已,应该采用一个能在避免物种灭绝时将气候变化的影响考虑在内的措施项目。 伊比利山猫(Lynx pardinus)是一种生活在欧洲南部地区的动物,“多亏”人类对其主要食物来源——兔子的过度狩猎,伊比利山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GEB:李义明等外来物种气候生态位漂移研究获进展
生物入侵给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危害。如何预测外来种的入侵和扩展风险对制定保护对策非常重要。当前的主要预测工具是生态位模型,其前提假说是气候生态位保守性,即物种气候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趋于保守的特
PNAS:科学家揭示气候改变引发的全球疟疾分布情况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本世纪末疟疾将会在高低地区被越来越多地出现。
PNAS:城市适应与或有助于抵消区域气候变暖
一项研究说,使用诸如绿色屋面、冷屋面和混合技术等适应策略可能不仅有助于抵消未来由于城市扩张所导致的气候变暖,还有助于抵消温室气体驱动的气温增加。
Earth-Sci Rev:王永栋等白垩纪温室气候古大气CO2变化趋势研究中获进展
白垩纪是地质时期的典型温室气候时期,并发生了若干重大生物和地质事件。CO2是显生宙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白垩纪古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探究是国际地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之一。
PNAS: 突然的气候变化可能在2800年前改变了佛罗里达的大沼泽地区
一项研究发现,2800年前的一场重大气候变化减少了吹向佛罗里达大沼泽的尘埃,从而改变了该地区的水文、营养供应和植被。佛罗里达大沼泽的典型特征是本就营养贫瘠的湿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因为人类活动而产生了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