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张戈/吕爱平/刘进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新颖的治疗骨关节炎的破骨细胞适配子-小分子偶合物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然而,目前针对 OA 尚缺乏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策略和治疗药物。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 OA 的病理生理进程的认知不断深入,但是,其中的分子机制,特别是软骨下骨与关节软骨沟通的潜在分子机制,仍未被完全揭示,也并未开发出针对相应分子机制的有效药
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发现HYL1蛋白调控miRNA介导的翻译抑制过程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玉科研究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了题为Cytoplasmic HYL1 modulates miRNA-mediated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组发现,HYL1蛋白除了介导microRNA (miRNA)的转录后调
研究揭示人源TRPC5通道被不同小分子所抑制的结构基础
TRPC5是受体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属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家族中的经典型亚家族(TRPC)1。TRPC5通道的激活将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和胞质内钙浓度上升。TRPC5通道主要表达于脑组织,在肝脏、肾脏等器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2-4。TRPC5介导多种生理过程,与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的产生以及进行性肾脏疾病有关5,6。近期
研究人员开发出智能自组装小分子探针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目前,纳米医药面临临床转化困难的挑战。传统纳米材料虽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缓控释和智能响应等小分子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受制于化学结构不确定、配方复杂、代谢相对困难、生产质控成本高和毒理、药代难以定量测定等缺点,极少能够实现临床转化。因此,设计出同时具备明确化学结构、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和智能响应等特点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细胞·发现》:冷激蛋白(CspL)协助细胞抵御高温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分解代谢团队的周子康博士和唐鸿志教授等合作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题为“A cold shock protein promotes high-temperature microbial growth through binding to dive
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揭示 DNA 同源重组的关键分子机制
作为三大DNA代谢途径(DNA 复制、重组、损伤修复)之一,DNA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是生命体的基本生物事件。它在细胞生长、减数分裂、配子形成、物种进化、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等多方面,起着必需作用。两条相似但不完全一致的同源染色体通过DNA同源重组进行遗传信息交换,以促进生命体进
糖代谢产物成为组蛋白修饰新分子并调控基因转录
代谢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结构维持以及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所必须的。然而代谢物作为表观遗传修饰分子还鲜有报道。在动物和人类中,糖酵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与多种疾病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等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正常小鼠喂食MG七周后会出现和糖尿病并发症类似的症状,表明MG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分子。临床研究表明
中山大学生科院研究发现: 小分子中药阿可拉定下调肝癌髓源免疫抑制细胞(MDSC)的产生和激活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李莲博士实验室和郑利民博士实验室在国际免疫学学会联合会(IUIS)官方杂志《Frontiers in Immunology》(htpps//doi.org/10.3389/fimmu.2021.609295)在线发表阿可拉定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成果“Icaritin Induces Anti-tumor Immune
Nature:新研究表明揭示癌症细胞中RNA结合蛋白的动力学景观
2021年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来测量细胞中与RNA结合的蛋白的关键特征---这一发现可以提高我们对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或感染中基因功能如何被干扰的理解。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kinetic landscape of a
辉瑞研究团队用这种小分子当“开关”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血液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CAR-T细胞疗法仍需解决如何增强CAR-T细胞的杀伤活性、解除肿瘤免疫抑制状态、使CAR-T细胞进入实体瘤、增强CAR-T细胞疗法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CAR-T细胞时常伴随的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风暴、脱靶效应及神经毒性,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这其中细胞因子风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