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nn Bot:中澳合作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寄生植物生长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首次证实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根寄生植物养分吸收器官的发生有直接显著的影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学纪事》上。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2012-11-18

:人类是从拥有第6感的状蠕虫进化而来

3.75亿年前,这种酷似鱼的海洋动物从海洋爬向陆地 据国外媒体10月13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从5亿年前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该动物拥有第六感,由此推出人类确有第六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英国剑桥大学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究后,发现人类和多达65000多种脊椎动物都是由一种拥有“第六感”的长相酷似鱼的海洋动物演变而来。

2011-10-14

PLoS Pathog:揭秘血清素促进寄生虫运动的机制 为开发寄生虫靶向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麦基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控制寄生虫运动的新型分子路径,由于协调运动对于寄生虫的生活周期非常关键,因此该分子路径的蛋白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新型的靶点药物。

2014-01-22

Nature:一种软骨的第一个基因组序列

本期Nature发表了象鲨的基因组序列。

2014-01-13

Nat Commun:盾皮的自我保护机制

“巨骨舌鱼”(亚马逊流域一种淡水鱼)的鱼鳞内的盘状结构的排列,是其能够保护自己不被“水虎鱼(食人鱼)”咬伤的关键。这一发现发表在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人们知道,“水虎鱼(食人鱼)”是可怕的攻击者,它们的利齿能夹住猎物,使其丧失能力。

2013-10-30

PLoS ONE: 新型斑马基因敲除模型有望加速攻克癫痫顽疾

LGI1b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既是新型癫痫模型,也是脑积水疾病模型 (图) 癫痫(epilepsy)俗称为"羊癫疯"或者"羊角风",患者数量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通常认为癫痫是一种由脑部神经元反复突然过度放电所致的间歇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疾病,是一种起源于大脑,并反复发作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和精神状态不同程度的障碍。

2012-11-18

PLoS One:蜂群多样性和寄生致病菌的数量呈负相关

近日,来自印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蜂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表示蜂群的多样性越高将会导致寄生的致病菌越少,并且有益菌会增多,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PLoS One上。

2012-11-18

PRSB:构建寄生虫共感染网络 为开发协同抗感染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来帮助理解患者患多种感染的窘境,为揭示多种寄生虫感染人类机体的机制提供了一定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2014-03-15

PNAS:揭示斑马色素细胞形成条带的分子机制

一项研究发现,斑马鱼的特征条带反映了这种动物的皮肤上的色素细胞的运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科研人员长久以来就注意到了数学模型可以准确地重现动物界的许多特征条带和斑点,动物图案背后的生物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解释。

201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