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hagy:研究发现线虫atg-16基因在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
9月24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在Autopha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The two C. elegans ATG-16 homologs have partially redundant functions in the basal autophagy pathw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线虫同源基因atg-16进行深入的遗传和生化分析,阐明了Atg16在多细胞生物中的功能。
NEUROBIOL AGING:: 利用线虫构建新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模型
Nature Communications:疟疾寄生虫喜欢年轻的血细胞
人类更多地接触猕猴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可能会导致其入侵较老血细胞的能力增强。由于这些寄生虫目前喜欢较年轻的血细胞,所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表明,“诺氏疟原虫”在人体中的毒性及其传播能力今后可能会增强。 Caeul Lim及其同事报告说,“诺氏疟原虫”在人血中生长状况差是由于它喜欢入侵一个年轻亚类的细胞。
PNAS:线虫神经细胞迁移研究取得新进展
6月19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课题组关于线虫神经细胞定向迁移的研究成果。 线虫右侧的神经前体细胞QR及其后代细胞(QR.x)向线虫的头部迁移,而左侧的神经前体细胞QL及其后代细胞(QL.x)向线虫尾部迁移(图A)。Wnt信号通路和Hox基因mab-5调控QL.x 向线虫尾部的迁移,而关于调控QR.x向线虫头部迁移的研究相对缺乏。
PLoS Pathog:阿托伐他汀和唑来膦酸联合使用或可有效抑制寄生虫的感染
2013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乔治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将两种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结合,就可以用于治疗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一种由鼠弓形虫引发的寄生虫病。 鼠弓形虫是一种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的寄生虫,其对于未出生的胎儿以及免疫力低下者非常有害。
PLoS ONE:线虫EIF-3.K促进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对后生动物的发育及体内平衡至关重要,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半胱天冬酶(caspase)的激活。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细胞死亡核心调节因子EGL-1(是一种含有BH3结构域的蛋白)、CED-9 (Bcl-2)及CED-4 (Apaf-1)作用在一个抑制性级联反应来激活CED-3 caspase。
Infec Immun:揭示线虫感染或可抵御机体肥胖和相关的代谢障碍
2013年4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近日国际杂志Infection and Immunit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对小鼠模型进行线虫感染,发现其可以帮助小鼠抵御肥胖。 在全世界范围内,胃肠道线虫感染了将近20亿人口,截止到20世纪有些研究者依然认为几乎每个人机体中都有线虫。
Science:首次绘制出控制雄性线虫交配行为的神经连接网络图谱
在一项于2012年7月27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绘制出控制雄性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交配的那部分神经系统的全部神经连接图谱。这项研究代表着在神经连接组学(connectomics)新领域上所取得重要进步。
:线虫胚胎后发育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研究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题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介绍他们发展的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发育是生命体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