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I:人博卡病毒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国际免疫学重要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2 189:1144)刊登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学科组的研究论文,文章介绍了该学科组在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简称HBoV)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HBoV是2005年发现的一种新型人类细小病毒,主要感染对象为婴幼儿。

2012-11-18

PNAS:揭示RNA病毒劫持宿主细胞进行增殖机制

通过发现某些病毒如何利用它们的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微生物学家们鉴定出一种新方法来开发一种广谱性疗法来治疗诸如脑膜炎、脑炎、肝炎和可能普通感冒之类的病毒性疾病。 在这项由Bert Semler教授领导的新研究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和丹麦同事们发现某些RNA病毒劫持人细胞中的一种关键性DNA修复酶从而产生用于它们进行复制时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2012-11-18

Cell:痘病毒通过增加基因拷贝数战胜宿主抗病毒防御机制

2012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发现导致天花和其他疾病之类的痘病毒(poxvirus)通过快速和暂时地产生一个有助于这些病毒对抗宿主免疫反应的基因的多个拷贝,而能够适应和打败宿主抗病毒防御。根据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刊登在2012年8月17日那期Cell期刊上的研究论文,这项发现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较大的双链DNA病毒尽管存在较低的突变率,但是也能够经历快速的进化。

2012-11-19

Nat Rev Can评论: 一个乐于助人的宿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的存活部分取决于来自基质细胞的从生存信号。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条信号路径,能够控制这种癌细胞-基质细胞的串话。 利用共同培养的初级人体CLL细胞以及一种小鼠基质细胞系(EL08-1D2),Ingo Ringshausen和同事发现,基质细胞的存在保护CLL细胞避免凋亡。这些基质细胞与所谓的癌症相关纤维母细胞共享了遗传学与形态学特征。

2013-03-24

:健康所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新进展

9月23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 免疫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健康所最新研究成果: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通过其分泌蛋白Tir的ITIM基序,来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免疫逃避的目的。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体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当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宿主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即可产生免疫应答而最终消除病原体。但是,也有许多致病生物能在具有免疫能力的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2012-11-18

Cell:宿主特异性微生物丛诱导免疫系统成熟

6月21日,Cell杂志报道了宿主特异性微生物丛在诱导免疫系统成熟过程中作用的重要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诱导宿主的免疫系统成熟,充分体现了宿主 - 微生物共生关系。研究者移植小鼠微生物丛(MMB)或人类微生物丛(HMB)到无微生物(GF)小鼠小肠中,以确定是否小肠免疫成熟取决于宿主特异性的微生物共同进化。

2012-11-18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2012-11-18

Science:布氏锥虫腺苷环化酶调节宿主固有免疫防御

6月14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腺苷环化酶在布氏锥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反应中的发挥重要作用。寄生虫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有一大家族跨膜受体样腺苷环化酶。激活这些酶需要催化结构域的二聚化。这常常发生于应激条件下。 利用显性抑制策略,研究者发现,降低腺苷环化酶活力50%可允许睡病虫生长,但降低了它控制宿主早期固有免疫防御的能力。

2012-11-18

PNAS:科学家发现运输细菌毒素进入宿主细胞引发疾病的关键受体

近日,一项来自弗莱堡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了将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偷运”进宿主细胞的受体,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引发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TpeL毒素是其产生的一种细菌毒素,该毒素和许多梭菌属菌株产生的毒素非常相似,这种毒素可以结合到细胞表面分子上随后会慢慢进入到细胞中引发细胞死亡,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2014-05-04

Nat Methods & Sci Rep:揭示细菌如何来攻击宿主细胞引发机体感染

来自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细菌这种锚定蛋白质的结构组分,并且了解了其生物合成的过程,这就可以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新型的抗生素来抵御这种致病菌的感染。

20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