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创新诊疗方案正式发布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罗氏诊断中国与罗氏制药中国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共同发布淋巴瘤诊
Mol Cancer: ERK介导干扰素γ诱导的黑色素瘤细胞死亡
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因子。它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对肿瘤细胞有多重作用。通过IFNγ受体的信号触发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程序,
BJH:新型治疗性靶点或能关闭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生存和进展的能力
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能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疗法,其或有望减缓甚至预防患者疾病的复发。
揭开EGFR、m6A修饰和铁死亡的关联,为胶质瘤联合治疗开辟新道路
该研究表明,EGFR通过m6A去甲基化酶ALKBH5的细胞核定位,重编程表观转录组图谱,以防止铁死亡,进而揭示了EGFR信号、m6A修饰和铁死亡之间的联系,为胶质母细胞瘤的联合治疗开辟了道路。
科学家们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据统计,它约占所有脑胶质瘤的57.3%。然而,GBM患者的预后仍然非常差,即使他们接受了积极的综合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化学耐药的潜在机理取得进展
该研究揭示了6-MP对GBM治疗的“一石二鸟”效应。重要的是,研究发现TMZ的代谢产物AICA是HPRT1的有效底物,并在TMZ处理下转化为AMPK激活剂AICAR以促进肿瘤细胞存活。
Theranostics:携带毒素信使核糖核酸的脂质纳米粒是治疗实体瘤的新策略
近年来,信使核糖核酸疗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被开发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包括罕见的遗传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癌症和传染病。
科研人员开发首个脑胶质瘤数字病理整合诊断AI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志成团队,联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李文才团队与神经外科主任刘献志、闫东明团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主任滕梁红团
科学家发现,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等密切相关
Lp(a)与大名鼎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构类似,由载脂蛋白(a)[apo(a)],与含有apo(b)的LDL样颗粒结合而成。其中,apo(a)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胶质瘤劫持大脑可塑性机制来促进自身生长
癌细胞劫持正常的生物过程,使其得以增殖。例如,肿瘤会刺激新血管的生成,为自己建造 “高速公路”,以提供营养物。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癌症会渗入血管,但直到几年前,美国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