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Oncol:药物凡德他尼增加甲状腺癌病人无疾病恶化存活期
2012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对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advance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病人的II期随机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接受口服靶向药物凡德他尼(vandetanib)治疗的病人无疾病恶化存活期要比接受安慰剂治疗的那些病人长将近1倍(11.2个月对5.9个月)。
:首先实现正常细胞体外培养时长期存活
在能够引领生物医学研究变革的一次主要进展当中,科学家们发现一种从癌症病人身上获得的正常细胞与同样来源的肿瘤细胞在实验室中存活,而这以前是不可能的。实验室中正常细胞通常在有限次分裂之后死亡,而很多常见的癌细胞不可能在体外培养时保持不变。这种新技术2011年12月21日发表在《美国病理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上。
Cancer Cell:揭示白血病干细胞存活机制有助药物开发
一项新研究瞄准顽固的被认为造成癌症抵抗治疗和复发的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译者注:也常译作癌症干细胞或肿瘤干细胞)。这项研究于2012年2月14日发表在《细胞》子刊《癌细胞》期刊上,为揭示与白血病干细胞存活相关联的机制提供启示,同时鉴定出一个这些危险性地持续存在的细胞的特异性潜在治疗靶标。
PLoS ONE:解密抑郁症缩短癌症患者存活率的潜在机制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证实:抑郁症症状与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相关。近日,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8月1日的PLoS ONE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这种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应激激素调节异常和炎症基因表达导致的。 肿瘤学和行为科学中心部门教授Lorenzo Cohen说:研究发现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良好是可以影响生物过程以及影响癌症发展的。
PNAS:发现基因hpnR有助于细菌在极端环境下存活
在2010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之后,嗜甲烷菌(methane-eating bacteria)在墨西哥湾大量生长。这些微生物的突然增加让人充满好奇:在这次石油泄漏之前,科学家们在这一区域很少观察到嗜甲烷菌存在的迹象。 如今,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细菌基因,它可能能够解释嗜甲烷菌的这种突然增加。
Cancer:基因KRAS突变与晚期肺腺癌患者更短存活相关联
根据一项于2012年7月18日在线发表在Cancer期刊上的研究,就晚期肺腺癌患者而言,基因KRAS突变就能够预测更短的存活时间。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Melissa L. Johnson博士和同事们在2002年到2009年期间评价了1036名晚期肺腺癌患者(59%为女性;33%为从没有吸过烟的人)体内的基因EGFR和KRAS的突变状态,并利用这些数据研究了KRAS突变的预后意义。
Neoplasia:HECTD3至少部分通过稳定MALT1来促进癌细胞存活
癌症治疗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肿瘤细胞具有原发的耐药性以及治疗后逐渐产生抗药性。顺铂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化疗药物,它通过造成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杀死癌细胞。但是癌细胞抗药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泛素化是一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其系统功能紊乱与癌细胞凋亡以及癌症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Gene Dev:基因BRCA1在调节皮肤干细胞存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存储着我们的遗传信息的DNA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持续地遭受损伤。如果不能正确地修复,那么DNA损伤会导致细胞死亡。而这又能够导致组织衰竭和衰老或者诱导突变产生从而使得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而导致癌症。基因Brca1在调节DNA修复中发挥着作用。Brca1发生突变能够导致人们患上家族性和散发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Genes & Dev:鉴别出基因brca1可以调节皮肤毛囊干细胞存活
2012年12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es and Development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者揭开了BRCA1在调节皮肤干细胞存活上的一个新型角色。我们的DNA可以储存遗传信息,但是其会不断受到损伤,如果没有进行合理修复,DNA损伤便会导致细胞死亡,进而会导致组织老化疲惫,诱发基因突变,引发细胞无限增殖和癌症发生。
ESTL:埃博拉病毒在环境中究竟可以存活多久?无人知晓
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感染体液的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这种病毒在玻璃表面或者台面上可以存活多久?以及当患者的液体废物排入污水系统后其可以存活多久?近日,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匹兹堡大学等处的研究者就给予了详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