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蓉团队发现,子宫微塑料暴露是女性不孕的潜在风险因素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不孕女性中,子宫内膜遭受了多种微塑料的污染现象。研究不仅分析了人子宫微塑料污染的具体特征,还深入探讨了这些微塑料可能的侵入途径和它们对生殖健康构成的潜在风险。
JCO:3期临床试验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PARP抑制剂加免疫治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癌进展的风险
在一项新的3期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与单纯化疗相比,使用抗PD-L1单克隆抗体德瓦鲁单抗(durvalumab)的免疫疗法可改善新诊断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
J Adv Res:Hsa_circ_0001402通过mir -183-5p依赖性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自噬来缓解血管内膜增生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circRNA hsa_circ_0001402对新生内膜增生的缓解作用,并阐明了其机制,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重磅 | 广州出生队列揭示宫内环境和遗传差异对子代健康影响
广州出生队列利用 4,053 名研究对象,采用跨代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创新性地建立传递和未传递等位基因的单体型遗传得分,清晰地剥离宫内环境和遗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效应。
附属九院放射科为子宫腺肌症患者成功实施磁波刀无创治疗
治疗时,患者以舒适体位俯卧于治疗床上,在磁共振成像的精确定位下,超声波发射器将超声波精准聚焦于病灶进行消融,再通过磁共振成像实时定量温度控制实现最佳消融效果,整个治疗时长仅75分钟。
“痛经”的原因找到了:细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项研究通过证明子宫内膜的梭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疾病,进一步了解了EMs的发病机制:梭杆菌感染激活TGF-β信号,诱导TAGLN表达,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梭杆菌优先感染部分患者子宫内膜的原因尚不明确
Sci Transl Med:清除机体特殊细菌或有望治疗女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来自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抗生素来靶向作用梭菌属(Fusobacterium)或能减少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病变的形成。
人造子宫,计划开启首次人体实验,我们准备好了吗?
该研究团队正在寻求监管部门的批准,对他们一直在动物中测试的设备进行首次人类临床试验,该设备名为——新生儿宫外发育环境(EXTEND)。研究团队强调,该技术的目的不是支持从受孕到出生的整个过程,而是用来
Cell:研究解析免疫特性的蜕膜基质细胞介导妊娠早期子宫微环境的建立和稳态维持
怀孕过程包括配子产生、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胚胎着床、子宫内膜蜕膜化、胎儿和胎盘发育以及最后的生产。胚胎着床是胎儿与母体的首次接触,着床后的子宫内膜细胞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即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最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