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日前在京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此举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
全球精度最高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研发成功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日前,由国际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邓兴旺带领团队进行研发的全球最高精度玉米全基因组育种芯片获得成功,原来8年到10年的育种周期可以减少至4年到5年。同时,其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已进入国家安全认证阶段,最早将于2016年产业化,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这里所说的“芯片”是指一套可以从数万个位点对种子基因进行观测的技术。
我国航天工程育种将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了解,航天工程育种产业在我国农业、林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承担百颗卫星(飞船、探测器)的发射任务。该集团将通过加快空间航天育种技术的发展,联合各方力量,加强现代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了解,早在1987年8月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利用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成功进行了农作物种子的太空搭载试验。
袁隆平引入分子生物技术植入超级杂交稻育种
为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新引入分子生物技术。记者9日从“十二五”国家科技部“863”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启动式上获悉,课题组拟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精细定位出一批重要性状基因,创制一批优异新种质及新材料和选育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并推广种植4000万亩。
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布 生物育种生物农药大有可为
导读: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对生物育种和生物农药加强了进一步扶持,生物育种和生物农药发展前景进一步明晰。 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发布 生物育种生物农药大有可为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的号召。
科技部、农业部启动主要农作物育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编制工作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精神,部署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5月13日,科技部农村司召开了主要农作物育种重大科研攻关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中科院相关司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和18家大学、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863计划项目“植物空间诱变与细胞工程育种”2012年度总结会在广州召开
近日,“十二五”国家科技863计划项目“植物空间诱变与细胞工程育种”2012年度总结会在广东广州召开。项目专家组及课题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对汇报了该项目的总体实施情况、组织管理及经费支出等内容,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任务分工、考核指标以及年度执行情况,专家组对各课题的实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又对项目实施中强化过程管理、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北方粳稻分子育种研究中心选育出第一个水稻品种:中龙香粳1号
2012年1月2日,从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获悉,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课题组和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中张国民课题组联合选育的香型粳稻“哈香06-216”通过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审定,并正式命名为“中龙香粳1号”。 该品种以“香糯稻”为母本,以优质粳稻“五优稻1号”为父本,通过现代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结合传统常规育种,聚合抗病、优质和抗倒伏等优良基因。
四川省油料育种取得六项突破性进展
2012年以来,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油料作物组研制新材料16份、育成新品种11个,累计推广新品种2857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4亿元,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一是“JA不育系”居国际领先水平。创制了JA系列胞质不育系11个,育成“川油36”、“川油41”等新品种9个,2005年以来累计推广2224万亩,新增菜籽2.77亿公斤。
杂交育种 VS. 转基因育种
近日,关于杂交育种 VS. 转基因育种的争论不绝于耳,尤其是袁隆平谈转基因争议:“人民不是小白鼠”引起国内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欢迎各位谷友从严肃、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此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