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凝胶中生长的迷你乳腺癌模型 或有望帮助开发更高效的抗癌疗法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激素受体保留在凝胶中培养生长的迷你乳腺癌中,这一发现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激素疗法,并研究个体药物反应和阐明药物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全球前20位,这位厦大教授入选!
最近,世界权威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公布“2020年度全球前20位转化研究者”。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入选榜单,是该年度唯一入选的中国内地学者。这是什么榜单?自2013年起,《自然·生物技术》每年以学者在前一年度的美国和欧洲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前五年的最高被引的专利和H指数作为指标,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出前一年度全球前20位转化研究者。历年入选者中,不乏大家熟知的科
eLife: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模型来预测患者对癌症免疫疗法的早期反应
来自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型,其或能在患者疗法早期预测是否癌症患者会对免疫疗法产生反应。
《细胞》子刊:“小恶魔”大起底!小细胞肺癌究竟为何如此凶残?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其增殖速度快并且预后极差,早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15%-30%,而晚期患者则不到1%[1]。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一线化疗中加入免疫治疗带来的效果很有限[2]。究其原因,还是科学家们对SCLC异质性特征及其背后涉及的分子通路了解的不多。想要知道的更多?那自然是像我们看图片
研究人员培育出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利用单碱基编辑器对葡萄糖激酶进行点突变,培育出首例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相关论文以Generation of 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dogs with glucokinase point mutations throu
研究提出新方法重塑史前人类基因交流与演化模型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复旦大学徐书华团队题为Refining models of archaic admixture in Eurasia with ArchaicSeeker 2.0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
JCO:中国科学家攻克不可切除大肝癌难题!
肝细胞癌(HCC),这是个像恶魔一样的名字。肝癌已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在我国已位列于常见恶性肿瘤的第5位,全球约45%的肝癌都来源于我国,在原发性肝癌中HCC占到了75%-85%。对于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的肝癌,有没有什么治疗的新秘籍?近日,一项HCC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
Cell:类似于Delta变体的SARS-CoV-2变体最可能增加COVID-19大流行的严重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数学模型,发现具有与Delta变体相似特征的SARS-CoV-2变体---增强了传播性和感染以前感染/接种过疫苗的人的能力---将引起更严重的大流行病,与单独具有这两种特征之一的SARS-CoV-2变体相比,有更多的感染和突破性感染/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