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英国发现恶性疟原虫有效干预途径

抗疟药物通常只对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有效,这是疟疾防治一直以来的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破解这一难题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对所有恶性疟原虫都有效的治疗途径。 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疟原虫在人体血液中入侵红细胞的时候,红细胞上一种名为basigin的蛋白质和疟原虫表面一种名为PfRh5的蛋白质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用药物阻碍它们之间建立联系...

2012-11-18

PLoS ONE:疟原虫感染可能用于肺癌的免疫治疗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研究组与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合作开展的肺癌免疫治疗实验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

2012-11-18

化学修饰骨质疏松症药物可杀死疟原虫

一项新研究报道,一种化学修饰骨质疏松药物可能在抗疟上发挥作用。这种药物容易进入感染疟疾的小鼠红细胞并杀死疟原虫。且该药物作用浓度非常低,没有可观察到的毒性。 这项研究发表在PNAS上。 研究人员通过筛查一个约1000个化合物库发现了这个药物,这些化合物是用于针对癌症和致病性生物中一条重要生化途径(称为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的前期研究中。

2012-02-29

PLoS Pathog:抑制CDC20有助防止疟原虫繁殖

疟疾(Malaria)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通过被感染的蚊虫的叮咬传播疟疾。这种传染病每年夺去大约100万人的性命,导致4亿人感染。

2012-11-19

PLoS Patho:研究者发现蚊子杀灭体内疟原虫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首次发现蚊子机体的蛋白可以转换功能来抵御寄生虫的感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 研究者这项最新研究建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这项最新研究中,他们发现在冈比亚按蚊中,沉默Caspar回路的一个基因可以激活lmd途径的转录因子Rel2的表达。

2012-11-18

Vaccine:遗传工程化的减毒疟原虫或可作为新型的疟疾疫苗

2013年9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Vac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西雅图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及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通过精确基因剔除的遗传工程化的疟原虫(即减毒寄生虫,GAP)可以被当做一种疫苗来使用,从而保护个体机体免于疟疾的感染;这就意味着,这种减毒的疟原虫可以同感染性的疟原虫一样与机体进行相互作用,但是并不引发疾病...

2013-09-13

基因重组疟原虫可被用于开发疟疾疫苗

Seattle BioMed的技术人员开发出一种低毒性疟原虫可被用于开发一种新型疟疾疫苗。

2014-06-06

Malaria Journal:非洲疟原虫遗传突变显示出耐药性

在非洲致命性最强的疟原虫中,科学家已鉴定出遗传突变,这些突变使疟原虫能耐受最强效抗疟药,这表明最好的抗疟武器可能已过时。 青蒿素类药物是广泛应用的最有效的治疗疟疾药物,常与其他药物一起作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ACTs)使用,这时它最强效,几乎不可能被疟原虫耐受。但是,新研究则表明:疟原虫关键部分突变后能耐受青蒿素甲醚,其中青蒿素甲醚是2种最有效青蒿素中的一种。

2012-11-18

Nature:疟疾研究成果确定疟原虫免疫逃逸机制

7月3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针对该研究结果,《自然》于7月3日专设“疟疾论坛”板块进行了讨论。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