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临床检测中LC-MS/MS应用——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郭玮

 临床检验由临床实验室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为临床医学提供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工作和项目的结果,用于疾病的诊断。近几十年来,有关基础科学飞速发展,新的分析检测的方法和仪器不断涌现,大大推动了临床检验的发展,使临床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上海中山医院临床检验在国内始终走在前沿,也是首批采用LC-MS/MS技术的国内医院之一。我

2019-09-03

复旦大学发现吗啡奖赏作用神经机制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马兰教授团队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吗啡能协同激活大脑皮层中两类不同的中间神经元,造成抑制性神经环路的持续失活,从而揭示了吗啡等成瘾性药物产生强烈奖赏和依赖作用的神经机制。8月14日,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其同时能产生强烈的奖赏作用(欣快感),因此会导致成瘾甚

2019-08-20

复旦大学研究提示治疗过敏或有新途径

复旦大学医学院陈力教授课题组利用独创的细菌糖苷酶功能基因组分析平台,首次发现在同一个细菌中的两种酶,它们可分别清除导致人体“过敏”的两种主要致敏原。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近日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据悉,相关酶制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已申请国家专利保护。据悉,全球人口中有22%过敏。过敏主要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进入机体的异源异种糖蛋白发生过度的免疫反应而导致的疾病,

2019-08-18

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第四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恰逢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先生诞辰110周年,8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海内外华人遗传学家齐聚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围绕“遗传学: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的大会主题,就人类遗传与表型组学、生殖发育与干细胞生物学、植物遗传与农业科学、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基因编辑与前沿技术等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把脉国际遗传学发展趋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出席

2019-08-23

复旦大学实现高效脑靶向药物递送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占昌友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脑靶向脂质体药物,血液循环过程中可精准“钓”取内源性载脂蛋白并维持其生物活性,实现高效的脑靶向药物递送。8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脂质体是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纳米药物载体。靶向脂质体药物的相关研究在近40年时间内十分活跃,但至今仍未实现临床转化,急需从源头设计调整思路。血浆中存在多种载脂蛋白可跨越血脑屏障,而脑内Aβ蛋白的清

2019-08-10

中宏保险与复旦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国内首份女性健康风险白皮书

 中宏保险5月25日宣布与复旦发展研究院达成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成为首家与之合作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宏保险将依托复旦发展研究院的研究经验与智库资源,支持中国健康与养老保险领域的学术研究。作为首年合作成果,双方联合发布国内首份《中国女性健康与风险管理白皮书》(“白皮书”),共同关注现代女性健康风险管理状况,并覆盖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风险管理等主要领域的调查和研究。 双方签约仪式 中宏保

2019-06-0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实施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

 5月2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心外科副主任兼微创心外科主任魏来副教授、杨晔主治医师、王文硕医师在麻醉科郭克芳副主任医师、心超室董丽莉副主任医师和李伟主治医师、心内科徐世坤主治医师、放射科杨雪主治医师等密切配合下,为一位年逾七旬的高危二尖瓣重度返流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患者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立刻转为轻微,当天下午恢复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第二

2019-05-28

报名|2019年西藏民族大学-复旦大学“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及能力提升”暑期课程班

暑期课程班一、背景在精准预测、精准预警、精准医疗大背景下,随着基因分型、新一代测序、传感和图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产生了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包括各类常见和罕见变异、insertion/deletion、CNVs等)及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图像、生理生化、临床信息等一系列表型组数据(包括RNA-seq、methylation-seq 和 Chip-seq等),使得大数据分析成为当前研究多基因复杂疾病易感性

2019-05-28

复旦大学揭示全球不同地区肝癌发病模式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团队和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张铁军副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在全球不同地区肝癌发病模式及主要病因方面获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杂志同期还配发了主编点评,并将该研究遴选为“Selection of Month”。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资料表明,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人数超过84万,因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

2019-04-22

PLoS Pathog:复旦大学揭示HBV持续感染的新机制

2019年4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最近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的新研究揭示了乙肝病毒蛋白如何刺激可以破坏抗病毒反应的免疫细胞的增殖,该研究由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Haitao Guo和复旦大学的Bin Wang、JimingZhang和他们的同事们合作完成。这些发现可能解释了乙肝病毒(HBV)如何建立和维持慢性感染,并可能帮助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图片来源:PLOS

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