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MJ:暴露于砒霜、铅、铜、镉等环境中容易提高患心脏病的风险

2018年9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发表在《BMJ》杂志上的文章提供证据表明暴露在砷,铅,铜和镉的环境中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风险。近年来,环境中的有毒金属如砷,铅,铜和汞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例如,砷和镉是已知的致癌物质,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接触有毒金属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调查,由剑桥大学的Rajiv Chowdhury等人审查并分析了流行病学研究

2018-09-01

Cell:三维环境是细胞染色体分离的关键

2018年8月28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经常在塑料培养皿上平层地培养细胞。以这种方式培养的肝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分配它们的染色体方面是非常糟糕的。肝细胞不会在两个子细胞之间平均地分配染色体。这种错误可能会破坏细胞的遗传物质,这可能会让在实验室培养肝脏充满挑战。培养肝脏是再生医学的最高目标。也会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在培养皿中培养的肝细胞变得如此混乱以至于它们不会正常地发挥作用。

2018-08-28

多篇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大脑样微环境可高效地促进治疗性神经元产生

2018年8月30日/生物谷BIOON/---人类大脑由高度复杂和广泛的细胞和神经元网络组成,然而人们对发育中的大脑的现有科学理解是相对有限的。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神经工程(neuroengineering)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操纵神经元。这个学科的科学家们能够开发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疾病模型,以便理解神经系统疾病,并为神经组织工程构建出下一代的生物材料。直接重编程成纤维细胞(一种体细胞)

2018-08-30

Nat Clim Change:环境中二氧化碳升高会导致营养缺陷的发生

2018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哈佛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水平上升使得大米和小麦等主要作物的营养成分减少。到2050年,将会出现1.75亿人缺锌,1.220亿人缺乏蛋白质缺乏的现象。该研究还发现,超过10亿妇女和儿童可能会失去大量的膳食铁摄入量,使他们患贫血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加。“我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我们每天做出的决定(我们如何为家庭供暖,

2018-08-29

EMBO Mol Med:研究人员发现促使肿瘤在乏氧环境中生存的因子,或成肿瘤治疗新靶标

2018年8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乏氧是实体瘤的一大特点,也是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一大关键生理特征。但是目前鉴定乏氧癌细胞依赖生存的可追踪的分子靶标仍然是肿瘤研究中的一大主要挑战。图片来源:EMBO Molecular Medicine近日,来自布里斯托尔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基于SILAC的蛋白组学手段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GPRC5A是一个新的乏氧诱导产生的蛋白质,可以保护癌

2018-08-26

JAMA network open:发展中国家正在遭受低劣医药环境的侵袭

2018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中低收入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假冒伪劣药品的威胁。,其中包括治疗疟疾的药物。在所有必需类药品中,低劣药品的比例达到了13%。通过对非洲国家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发现假冒伪劣的药品比例甚至达到了19%。假冒药指的是其名称,成分或来源与描述不符。劣质药指的是真正的药物,但其质量不符合一定的标准,包括生产质量不过关,包装/

2018-08-14

Nat Neurosci:科学家阐明环境线索驱动机体行为发生的分子机制

2018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多巴胺神经元是否能够促进环境中的某些线索来帮助指导机体行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同的多巴胺神经元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就给出了答案。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模型(Pav

2018-08-12

沉积环境来源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仲伟茂及其团队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人员合作,在南海沉积环境来源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 (DOI: 10.1021/acs.orglett.8b01880)和Marine Drugs (DOI: 10.3390/md16040136)上。仲伟茂和相关团队从南海沉

2018-08-05

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NK细胞代谢失调功能紊乱新机制

7月19日,Cell 出版集团旗下期刊Cell Metabolism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魏海明、田志刚课题组的研究论文Dysfunc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by FBP1-induced Inhibition of Glycolysis during Lung Ca

2018-08-05

科学家揭示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起源

从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开始,抗生素的使用挽救了世界上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然而近年来,抗生素的环境效应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抗生素滥用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累积并威胁公共健康,尤以养殖场、农田、河流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环境最为典型。事实上,在抗生素被人类使用之前,自然界中生物来源的抗生素一直对环境微生物进行着长期驯化,微生物的耐药性在天然环境中也早已广泛存在。其中,土壤作为一个与人类

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