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上游细胞培养工艺发展趋势
随着一次性技术在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制药公司已经开始探索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下一代生产方式。本次网络讲堂将针高效强化工艺,连续工艺的应用趋势进行讨论,结合默克在高密度种子制备以及高密度灌流技术方面应用方案,探讨如何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厂房利用率,提高上游生产力。
协作共筑临床研发生态圈,礼来“学到”临床研究人才培养项目一周年硕果累累
2019年12月6日,礼来中国在其“学到”临床研究人才培养项目一周年庆典仪式上表示,未来将全面布局在中国的临床研究人才发展规划,通过集结更多合作伙伴的力量,进一步发力临床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夯实临床研究发展的基石,以精良的人才储备迎接中国临床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庆典仪式 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药物发展和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博士在庆典上表示:“礼来始终积极助力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基地
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诞生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光宏团队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该团队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约20天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11月21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该成果进行了技术评价,认为该成果有三个突破:首次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猪肌肉干细胞和牛肌肉干细胞,突破了培养肉研究难以获得高纯度单一细胞群的瓶颈;创立了猪和牛肌肉干细胞体外培养干性维持方法,初步解决了传代过程
2019年罗氏诊断中国医学及生命科学教育研究基金在沪颁发:聚焦本土人才培养,驱动体外诊断行业发展
2019年11月19日,以“励精彩,立未来”为主题的“罗氏诊断中国医学及生命科学教育研究基金”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上海隆重举行。作为医疗行业历史最为悠久的奖学金项目之一,其多年来致力于发掘和鼓励检验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青年人才,持续为医学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今年,共有来自18所高校的124名学生以及来自7所高校的10位科研人员分获教育基金和研究基金。 2019年度罗氏诊断中国医学及生命科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
细胞培养攻略:细节决定成败
培养细胞就像养育BABY一样,要精心照料,用心呵护。最好每天都去看看它们,满足它们所需要的物质需求,防止出现培养箱缺水、二氧化碳不足、温度不够等各种小意外,还要注意很多小细节,以免开展重复的实验导致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那培养细胞都要注意哪些小细节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细胞生长的营养来源不同的细胞的培养基是不相同的,对于大多数肿瘤细胞来说,营养配方一般为:90%合成培养基(DMEM、RPM
Oxoid植物源蛋白胨用于发酵工艺的培养基优化
Oxoid微生物培养基原料产品及使用技巧
一种高效可控三维细胞球正向培养的新策略
模仿肿瘤微环境体外构建三维细胞球,用于直观观测药物扩散、免疫逃逸和深层治疗,是理解药物与细胞组织作用机制以及评价癌症治疗效果的理想模型。目前受限于材料和方法限制,体外三维细胞培养尚无法突破尺寸和稳定性的制约。本论文提供了一个正向三维尺寸可控细胞球体培养的新策略,可用于药物与肿瘤组织作用机制的在线观察研究。目前体外生物学评价大多是基于单层细胞培养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但真实生理环境中,细胞存在着紧密而丰
研究建立力-电协同驱动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
细胞培养液在微流控生物反应器中受到外界物理场(如压力梯度或者电场)作用流动而产生流体剪应力,并进一步刺激种子细胞调控其内部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这个过程在自然生命组织内的微管中亦是如此。考虑到细胞培养微腔隙中液体流动行为很难实验量化测定,理论建模分析是目前可行的研究手段。太原理工大学王兆伟等通过研究建立了矩形截面的细胞微流控培养腔理论模型,将外部的物理驱动场(压力梯度与电场)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