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院士合成生物学实验室落户深圳先进

 9月27日,由国际合成生物学产业化先驱,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领衔的杰·基斯林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该实验室的成立,将促进中药资源的合成生物学创新开发与商业化。美国院士领衔 创新利用传统中药有效成分樊建平在致辞中表示,基斯林院士对于青蒿素的研发,变革了中药提取青蒿素的传统手段,是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的最重要案例。此次基斯林实验室的

2017-09-28

中科报告称中国健康现代化水平排名世界第59位

16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显示,中国健康现代化水平在世界131个国家中排名第59位。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在发布会上提出健康现代化路线图,建议启动“健康高铁”工程。该报告使用截至2014年的数据,对131个国家进行了健康现代化评价。根据报告,瑞典等25个国家是健康发达国家,俄罗斯等23个国家是健康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等33个国

2017-09-18

中科科学家揭示隐藏机制

2017年9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乳腺癌相关死亡病例中多数发生了癌细胞向远端器官的转移,比如肺和骨。之前研究曾经发现乳腺癌转移灶存在器官特异性的基因特征,表达特异性的功能性分子,说明不同器官可能存在微环境的差异导致扩散的癌细胞进行克隆增殖的能力出现差别。但是目前的研究通常局限于特定的癌症转移靶器官,转移决定因素在多器官中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深入了解。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

2017-09-20

Cell:中科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课题组揭示ILCreg细胞调节先天性肠道炎症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7.0272017年9月12日/生物谷BIOON/---肠道含有广泛而又多样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潜在的病原体和需要宿主产生免疫耐受性的食物性抗原。肠道粘膜免疫反应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耐受性丢失,从而导致肠道炎症,如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先天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

2017-09-12

上海交大、北师大、中科动物所各发1篇Nature,江南大学等高校参与2篇!

前一段时间,中国各大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发表论文达到惊人的11篇,引发大量关注。最近,这种突飞猛进的势头还在继续。北京时间9月7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又刊登了5篇中国科研机构为主要完成单位或参与单位的研究成果。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各发表 1 篇Nature,江南大学、暨

2017-09-08

深圳先进打造“纳米仿生氧载体”突破化疗耐药难题

  实体肿瘤的供氧不足导致缺氧,造成耐药性和化疗效果不佳。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林涛领衔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利用“以癌治癌”的理念,创建了“纳米仿生氧载体”在突破化疗耐药难题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Cancer Cell Membrane-Biomimetic Oxygen Nanocarrier for Breaking Hypoxia-Induced Che

2017-09-01

川大华西二丁楅森教授、曹中炜教授团队在转化医学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中美科学家新近发现了一种改变病变器官微环境、促进移植干细胞更有效工作的新策略,并用来改善了受损肺和肝的再生活力。这被誉为再生医学领域取得的一个“重要进展”。这项研究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韦尔·康奈尔医学院的丁楅森、曹中炜课题组及合作者联合完成,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丁楅森告诉新华社记者,肝和肺在急性损伤后可恢复原有

2017-09-06

李海涛研究组近期在《自然化学生物学》和《美国科学院刊》发表合作论文利用和开发微阵列互作技术促进表观遗传学研究

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上的题为《应用蛋白微阵列技术研发Spindlin1小分子抑制剂》(Developing spindlin1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by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s)的论文,通过构建组蛋白阅读器结构域蛋白芯片,并结合基于结构的构效关系演化,开发出专门针对Spindlin1的活性小分子抑制剂,为今后模式结构域靶向的药物筛选与

2017-09-09

广州生物在CAR 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白血病领域权威杂志Leukemia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包含TLR2共刺激信号的第三代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分子,并证明了TLR2共刺激信号提高了CAR T细胞杀伤肿瘤的功能。这一研究为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CAR T细胞治疗中的联合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开拓了CAR分子设计的新思

2017-09-03

广州生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获进展

  近日,白血病领域权威杂志Leukemia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包含TLR2共刺激信号的第三代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分子,并证明了TLR2共刺激信号提高了CAR T细胞杀伤肿瘤的功能。这一研究为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CAR T细胞治疗中的联合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开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