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ome:复旦大学赵兴明团队揭示人类四种真菌“肠型”结构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赵兴明教授在 Microbiome 期刊发表了题为:Enterotypes of the human gut mycobiome 的研究论文。
2023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 | 论坛四嘉宾日程公布—邀您共谈抗体工程与创新免疫治疗技术新突破!
2023(第14届)细胞与基因治疗研讨会暨抗体工程与创新免疫治疗技术论坛,9月22-23日上海富悦大酒店召开!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SMURF2促进泛素介导的ID2降解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肺癌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中国的发病率增加了12.16%。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调查基于生物标记物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开发。
科研人员 阐明DNA复制起始阶段H2A.Z核小体的选择性识别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SUV420H1优先识别H2A.Z核小体并催化产生H4K20me2的结构基础,阐述了SUV420H1通过H2A.Z调控DNA复制起始的分子机理,为药物靶向设计与疾病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H2
Nature:揭示蛋白XPC、TFIIH和XPA在DNA切除修复中识别DNA损伤机制
我们的基因组DNA不断被内源性因素(如活性氧)和环境因素(如紫外线、辐射和化学物)所破坏。未能修复受损的DNA可能诱发突变和细胞死亡,最终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的细胞配备了多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调节ENO1-K17-LDHA轴是治疗银屑病的一种潜在的创新疗法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以表皮过度增殖、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
最新研究发现,早期人类胚胎无法有效修复DNA损伤
近日,在第39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年会上,牛津大学 Nada Kubikova 博士做了一项题为:Deficiency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
科研人员揭示DNA糖基化酶在核小体上的碱基切除机制
DNA的碱基损伤可以发生在染色质化的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所有区域,包括核小体DNA位点。核小体作为天然的屏障会阻碍BER相关蛋白对损伤位点的接触,只有一部分面向溶剂侧的DNA自由暴露。
发现第四种基因转导机制!揭示噬菌体介导细菌有害基因转导的新机制---侧向共转导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细菌传播它们的基因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方式使细菌的进化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以前的理解。这一新见解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致病细菌如
新研究揭示逆转录转座子劫持宿主细胞的修复机制形成环状DNA
和病毒一样,一种有点寄生的称为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的DNA序列被发现借用细胞自身的机制来实现它本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