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临床试验甲磺酸卡莫司他虽不能降低新冠病毒载量,但有助于预防嗅觉和味觉丧失
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正在全球肆虐。嗅觉和味觉的丧失是COVID-19的一种标志性症状。
Science:揭示ILC3经训练后在肠道粘膜中产生先天性的免疫记忆
先天免疫系统在调节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对入侵粘膜的病原体提供保护。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和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肠道感染模型,发现先天效应细胞---先天淋巴细胞3型(ILC3)--不仅在感染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而且还可以经训练后产生一种先天形式的免疫记忆,可以在再次感染时保护宿主
重组BCG可诱导训练免疫和抗肿瘤疗效
1921年,卡介苗作为一种结核病疫苗研制出来,但目前已被发现对包括病毒感染在内的多种异源感染具有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卡介苗可以降低RSV、HSV、HPV和其他病毒的感染率。
Cell:揭示新冠肺炎导致嗅觉丧失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能解释为何COVID-19患者会失去嗅觉的机制。具体而言,他们发现感染大流行病病毒SARS-CoV-2会间接调低嗅觉受体(OR)的作用。
Cell Reports:报道VIP神经元在调控嗅球气味表征及嗅觉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徐州医科大学李安安课题组在Cell Reports期刊发表了题为“VIP interneurons regulate olfactory bulb output and contribute to odor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的研究论文,阐明了VIP中间神经元在调控嗅球气味表征及嗅觉功能中的重要
PLoS Biol:科学家在三种不同的神经波中揭示嗅觉处理的过程
2022年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对神经元振荡的研究对视觉、听觉和机体感觉机制的理解非常重要,然而,科学家们对人类嗅觉系统的研究往往相对滞后,因此,科学家们对人类嗅觉系统的电生理学特性知之甚少,尤其是刺激所驱动的高频振荡是否在气味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题为“Smell-i
科学家发现,血管巨噬细胞存在嗅觉受体,与血液中的辛醛互作引发炎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鼻子是非常重要的感官。气体被吸入鼻子后,这些挥发性小分子作用于鼻子内的嗅觉受体(也叫嗅觉感受器),再通过嗅觉神经把信息传送给大脑。但你知道么,动脉中的免疫细胞也能“闻味儿”,还会由此引发心血管疾病!来自美国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的Klaus Ley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人类动脉中的巨噬细胞表面存在嗅觉受体OR6A2,能够与一
Nature子刊:新冠最大谜团之一被解开,为何感染新冠后出现嗅觉味觉失灵?
嗅觉丧失或味觉丧失,是新冠感染后的独特症状,也是感染急性期最早出现和最常报告的症状之一。与其他病毒感染不同的是,新冠感染后,嗅觉或味觉丧失是突然发生的,而且没有鼻粘膜阻塞。虽然很大一部分新冠感染者会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不会出现这两种症状,其背后潜在的机制也尚不清楚。美国 23andMe 公司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Nature子刊:新冠最大谜团之一被解开,为何感染新冠后出现嗅觉味觉失灵?
嗅觉丧失或味觉丧失,是新冠感染后的独特症状,也是感染急性期最早出现和最常报告的症状之一。与其他病毒感染不同的是,新冠感染后,嗅觉或味觉丧失是突然发生的,而且没有鼻粘膜阻塞。虽然很大一部分新冠感染者会出现嗅觉或味觉丧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感染者不会出现这两种症状,其背后潜在的机制也尚不清楚。美国 23andMe 公司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