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批准首个在动物体内培育人类脏器的研究项目
日本政府近日批准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实验鼠体内培育人类胰脏的研究项目。这是日本首个申请利用动物培育人类脏器的研究项目。据日本共同社等媒体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一个专门委员会24日批准了东京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提出的上述研究计划。研究小组并未透露项目开展的具体时间,日本媒体报道称研究将于近期实施,以确认利用相关技术能否在动物体内正常形成脏器,希望将来能为移植医疗提供助力。研究人员将首先对实验
Bio Lett:人类的怀孕依赖于3亿年前类似鸭嘴兽的动物中进化而来的细胞
2019年7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伦敦大学学院(UCL)和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小板细胞最早在大约3亿年前在一种类似现代鸭嘴兽的卵生动物身上进化出来。血小板细胞可以阻止哺乳动物不停地流血。这一事件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胎盘发育起源的先决条件。这篇发表在《Biology Letters》上的评论文章,指出血小板细胞在真核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
阿诺医药发布AN9015(CSF-1R/c-kit抑制剂)动物模型数据
2019年7月18日,专注肿瘤免疫治疗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阿诺医药 (Adlai Nortye) 在2019年日本肿瘤内科学会年会(JSMO)上发布了自研产品AN9015(CSF-1R/c-kit抑制剂)的动物模型数据。数据显示,AN9015可以在不增加瘤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情况下,减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该项成果也荣获了大会的特别奖励 (Travel
为什么动物的眼睛是黑色的,而人类的眼睛大多是白色的?
2019年7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豚鼠有黑色的眼睛。为什么我们有白色的眼睛?事实上,豚鼠和人类一样,眼睛里也有一个白色的部分。但是豚鼠的生活和我们非常不同,所以它们需要不同的眼睛来帮助它们生存。我们眼睛的白色部分被称为巩膜。它是一种坚硬的覆盖物,可以帮助眼睛保持圆形。巩膜一直延伸到眼球后部。但是我们不能看到所有的东西,因为它隐藏在眼窝里--我们头骨里的骨杯,我们眼球所在的位置。图片
动物所开发出快速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
高效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在传染病原检测、食品安全检疫和致病基因筛查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极大地革新了生物医学研究。有趣的是,除了能够通过对基因组精准操控来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最近一些研究发现CRISPR系统的某些效应蛋白,例如Cas12a,在切割靶DNA后会受激获得切割非靶向单链DNA(ssDNA)的活性,从而能够用于快速简便地进行核酸检测,在传统的
抗病毒疗法携手CRISPR 首次消除动物体内HIV病毒DNA
《自然-通讯》最新上线了一篇艾滋病研究领域的重磅论文。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联合疗法,将持续递送抗逆转录病毒的给药系统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相配合。根据官方新闻稿,这种疗法首次从活体动物的基因组中消除了HIV-1的DNA。研究机构评论说,这项研究“标志着在开发新疗法,治愈人类HIV感染的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估计,全世界每一天新增的H
Cell:揭示Agrp神经元在哺乳动物的早期社会纽带中起作用
2019年5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在新生命产生后的最初几天,是什么驱动了后代和照顾者之间的社会纽带?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领导的研究人员在新生小鼠大脑的与摄食相关的特定神经元中发现了线索。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5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Functional Ontogeny of Hypothalamic Agrp Neurons in Neona
西北农林科大提出反刍动物的角具有相同细胞起源
牛、羊、鹿为什么有角,牛羊的角与鹿的角从遗传发育上有何异同?2019年6月21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刊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研究团队,与西北工业大学等9家国内外单位合作的研究论文《反刍动物角发生发育和鹿茸快速再生的遗传基础》。从遗传学角度首次提出反刍动物的角具有相同的细胞起源——头部神经脊干细胞,其发育过程利用了基本相同的基因调控通路,为反刍动物角具有单一的进化起源和发生发育机
PNAS:新研究揭示哺乳动物视网膜细胞如何处理光信号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 30多年前,当研究人员在青蛙视网膜上进行实验时发现,当被称为光子的光的单个粒子被光敏细胞吸收时,会开始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大约500个G蛋白会被激活。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视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级联反应中激活的G蛋白分子的数量要少得多。相关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科学家说,这一新发现很重要,因为G蛋白属于一个非常大的生化信号通路家族,称为
中国科学家研究揭示哺乳动物高温保护机制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杨仕隆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教授杨帆团队及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郑劼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揭示了TRPV1通道的热失活分子机制及其在哺乳动物进化中的重要生物学意义,表明TRPV1热失活对高等哺乳动物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高温保护机制。TRPV1是哺乳动物重要的温度感知元件,可以被40℃以上的高温激活,但TRPV1高温激活后会迅速发生高温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