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DNA同时测序 可检测癌症组织中的基因融合和碱基突变
当前的研究表明,诸如NTRK(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等罕见的融合变异事件能有效地驱动肿瘤发生,并成为多种肿瘤中靶向治疗的靶标。基于DNA检测的大Panel可以覆盖几百个癌基因,是大规模探测突变的强有力工具,但在融合/重排检测方面仍具有一定挑战。靶向二代测序是一种能够综合鉴定癌症生物标志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变化情况,起始的检测材料可为DNA或
《柳叶刀》子刊发表中国新冠疫苗克尔来福临床试验进展
中国团队17日在英国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开展的Ⅰ/Ⅱ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一候选疫苗安全并能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诱导产生免疫应答。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于4月16日至5月5日对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进行了Ⅰ/Ⅱ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团队在中国招募了超过700名18岁至59岁健康志愿者参与试
Neuron:神经递质同时释放导致儿童发育紊乱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药理学家首次表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异常自发释放会导致婴儿和儿童出现一系列严重的智力和神经发育障碍。
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第二阶段研究结果发表
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捷及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多家单位,在Nature上以封面形式同期发表了两篇文章,报道了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第二阶段(科级别)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团队发表了363种鸟类基因组数据,同时通过这一数据建立了无参考序列下多基因组比对和分析的新方法,并基于这一新方法阐明高密度物种
研究人员发表木质素与碳一原料协同利用研究综述文章
木质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体中的芳香族高聚物,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其降解和利用较为困难。有毒碳一副产物的产生是限制木质素高效利用的另一重要因素,然而,目前聚焦此问题的研究较少。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木质素与碳一原料协同利用的综述文章,提出整
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常见的刺突蛋白突变D614G让新冠病毒高效复制,更快传播,但同时也可能让它对疫苗更加敏感
2020年11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冠状病毒SARS-CoV-2发生的一种称为D614G的突变使得这种病毒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但是这种发生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的突变也可能使得这种病毒对疫苗更敏感。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
武汉大规模新冠抗体检测数据发表JAMA子刊
基于人群的大规模血清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冠疫情的真实规模,以及患者感染后的免疫特点。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武汉地区人群新冠抗体的血清阳性率的调查结果。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团队完成。这是一项横截面研究,于2020年3月27日-5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进行,纳入了35040例1
中国科学家在CNS上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解读!(2020年8-10月)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8-10月份中国科学家们在CNS三大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图片来源:NIAID RML【1】Cell: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BD-368-2抗体可有效治疗遭受新冠病毒严重感染的仓鼠doi:10.1016/j.cell.2020.09.035了解强效中和抗体(NAb)如何抑制SARS-CoV-2是开发有效疗法的关键
NEJM发表拜耳重要3期临床结果:DKD进展减缓18% CV风险降14%
近日,在美国肾脏病学会的2020年肾脏周会议上,拜耳(Bayer)公司在研疗法finerenone的重要临床试验FIDELIO-DKD结果公布。研究表明,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finerenone具有明显的肾脏和心血管益处,与现行标准治疗相比,在中位2.6年的时间中,finerenone将肾病进展减缓了18%。研究结果同步发布发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