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Biomed Eng:利用外囊泡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炎症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些胞外囊泡(纳米小泡)能在体内帮助运输蛋白质药物,从而降低不同疾病所诱发的炎症,这种技术或在动物模型中展现出了非常有希望的结果。

2021-10-13

美国FDA批准默沙东Keytruda+铂类化疗:首个一线抗PD-1组疗法,显著延长患者生存!

Keytruda是第一个联合铂类化疗(加用或不加用贝伐单抗[bevacizumab])一线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可改善总体生存的抗PD-1/PD-L1疗法。

2021-10-15

BUB1B和circBUB1B_544aa通过引发染色不稳定加重多发性骨髓瘤恶性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骨髓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是染色体不稳定(CIN),这导致异质性的获得,并伴随着MM进展、耐药和复发。

2021-10-22

研究揭示内致病聚集态蛋白质的极性异质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宇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刘晓静、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磊、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高振明合作,通过发展对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敏感的溶剂致变色荧光探针,定量测量了胞内多种致病蛋白质的内部极性微环境。该工作揭示了聚集态蛋白质在微结构与种类上的极性差异性,并建立了蛋白质聚集态极性与其致

2021-10-01

种间竞争影响微生物外电子传递方面获进展

    胞外电子传递是微生物进行胞外代谢的主要方式,众多微生物通过该过程参与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和实现污染物高效降解(如生物电化学系统BESs)。混合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代谢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共存等),这些代谢互作关系会影响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进而影响BESs降解污染物的效率。以往相关研究主要

2021-09-27

Science子刊: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使得针对实体瘤的人性化抗癌免疫疗法有望成为可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activated macrophage–tumor chimeric exosome, aMT-exos),它能共同激活免疫反应和肿瘤微环境以支持癌症免疫疗法。

2021-10-16

海马或是大脑中“讲故事的人”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新的成像研究,结果表明,海马体或许是大脑中“讲故事的人”,其能将独立且遥远的事件连接成一个单一的叙事。

2021-09-30

染色不稳定性的乳腺癌对紫杉醇敏感

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对患者样本的分析,发现了乳腺癌的一个关键特征使乳腺癌对紫杉醇治疗变得敏感或抗性,而且这可能被用来帮助识别哪些患者最有可能取得治疗成功。

2021-10-09

Mol cancer: 肿瘤相关外泌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肺癌转移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肿瘤转移是影响治疗效果、缩短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恶性肿瘤。研究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肺癌转移的早期有效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1-09-26

Laplace压力对细胞质分裂过程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是细胞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的关键过程,在胞质分裂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剧烈变化,细胞内容物快速完成分配。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决定了子细胞的命运并对子细胞的生命活动与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胞质分裂过程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神经性疾病以及血液疾病等。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是一个高度依赖于力学调控的过程。

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