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肠道菌或能产生新型的抗肿瘤制剂!

2021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微生物组是人类肠道中大量细菌的集合,据统计,每个人的消化道内携带有大概100万亿个细菌细胞,分属几千个物种,这些细菌参与到了机体慢性炎性肠病、糖尿病、肥胖、诸如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等神经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20年来微生物组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更是加速了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的

2021-07-12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研究揭示水稻组蛋白甲基化调控根系核心菌

  根系微生物组与植物的养分吸收、抗病抗逆等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其在植物根系的定殖和组装受环境和植物遗传途径等因素的影响。表观遗传调控是调节染色体行为和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探究表观遗传途径与植物根系微生物的关系能够更系统地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表观遗传调控与宿主微生物组的关系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研究,但在植物中相关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遗传

2021-07-12

BMC Cancer:常规的骨髓抑制性化疗手段或会破坏癌症患者机体肠道菌的功能

2021年7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肠道菌群影响着宿主生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免疫调节等,同时还对癌症患者的预后结果有着一定的预测作用;然而,传统的骨髓抑制性化疗是否会影响非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机体的肠道菌群(与抗生素暴露无关),研究人员却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BMC Cancer上题为“Conventional myelosuppre

2021-07-10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特有类荒漠猫的演化分类地位以及中国家猫的驯化遗传起源

  遗传学和考古学证据显示家猫大约于一万年前由近东或北非的非洲野猫驯化而来,随后扩散至世界各地,成为现代社会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由于先前家猫的相关研究缺乏东亚地区的覆盖,使得中国家猫的起源仍有存疑。荒漠猫(Felisbieti)分布于青藏高原,是世界猫科动物中唯一的中国特有物种,也是最鲜为人知的猫科动物之一,其分类学地位长期存在争议,形态

2021-07-07

Nature:科学家在小鼠机体中识别出肠道菌和社交行为之间的神经关联

2021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动物之间的社会互动介导着基本的行为,包括交配、养育和防御。而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促进小鼠的社会活动,但调节这种复杂行为的肠道-大脑关联及其背后潜在的神经基础,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Microbiota regulate social behaviour via stres

2021-07-04

Journal of Virology:研究发现鼩细胞支持HIV-1复制但不能自然感染的分子机制

  功能性受体及宿主限制因子是限制病毒跨种传播和能否构建HIV-1感染动物模型的关键因素,建立HIV-1感染动物模型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学界基本上利用SIV和SHIV感染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艾滋病发病机制、药物和疫苗研究。但SIV与HIV-1的基因组只有40%左右的同源性,不能完全模拟HIV-1感染人免疫反应过程。非人灵长类动物

2021-06-24

Gut Microbes:减肥手术后微生物的改变与一致性

减肥手术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发生显着变化,这可能有助于减肥和新陈代谢的益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新的和现有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序列数据来表征Roux-en-Y胃旁路(RYGB)手术后的微生物特征。作者从RYGB手术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提取了16S rRNA基因和元基因组序列(其中61例为16S rRNA基因,135例为元基因组学),分别在术前基线和术后1、6、12个月

2021-06-30

Cell:揭示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可控制宿主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的互动方式

2021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生活在身体表面(如哺乳动物的皮肤)的数十亿生物体---统称为微生物群(microbiota)---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相互沟通,并与宿主免疫系统沟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哺乳动物的一个可能调节组织修复和炎症的内部通信网络,从而为肥胖和炎症性皮肤病等疾病如何产生提供了新的见解。他们发现整

2021-06-30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粪便移植探索菌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联系

肠道微生物区系被证明与阿尔茨海默病(AD)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的发生有关。由于将基于无菌小鼠的微生物区系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存在困难,在此,作者使用短期抗生素疗法来开发一种新的模型,该模型具有接近无菌状态并且不影响Aβ病理。3月龄APPswe/ps1ΔE9小鼠经灌胃给予抗生素2周,使其接近无菌状态,然后接受16月龄APPswe/ps1ΔE9小鼠的供体粪

2021-06-23

人工甜味剂或会将机体正常的肠道菌转变为致病菌从而引发人类疾病!

2021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人工甜味剂(AS,Artificial sweeteners)是饮食中被人类普遍消费的合成糖类替代品,最近有研究表明,摄入人工甜味剂与机体代谢紊乱及肠道菌群紊乱等其它健康风险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尽管很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现象,但人工甜味剂如何影响机体共生的菌群从而引发疾病,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

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