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合理设计菌可以治疗慢性结肠炎和恢复肠道稳态

环境因素、粘膜通透性和免疫调节缺陷导致对介导多种炎症条件的肠道细菌亚群的过度免疫。活的生物治疗产品Gut-103和Gut-108经过合理设计,旨在补充IBD患者的非生物菌群中缺失或未被充分代表的功能,它们针对的是上游靶点,而不是针对单个细胞因子来阻断下游的炎症反应。Gut-103由17个菌株组成,在IBD炎症环境中协同提供保护和持续植入,预防和治疗慢性免疫介

2021-06-15

科学家发现工业化提高了人类微生物水平基因转移

   工业化影响了人类肠道生态系统,导致微生物组的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然而,细菌基因组是否也能适应其宿主群体的工业化目前尚不明确。近期,科学家对来自全球不同工业化程度的15个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肠道基因组研究,发现工业化提高了人类微生物群水平基因转移(HGT),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标题为“Elevated rates

2021-06-16

CA:粪便微生物移植可能有助于克服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耐药性

研究证明FMT(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可能有助于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进行重新编程。这可能有助于降低部分患者抗PD-1免疫治疗的耐药性。

2021-06-20

陈旧动物皮张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获进展

《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团队主导,与云南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大学等合作,完成了以《陈旧动物皮张的古DNA提取方法比较的研究》为题的研究成果。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动物标本通常是干制皮张标本,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样品中的DNA易降解成短片段(50~100bp)

2021-05-23

中国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与儿童体内微生物菌关系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有一年半的时间,随着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深入了解,新冠病例的治愈康复率在不断提高,不过,其康复后的后遗症也应该受到重视。曾发表在 Nature 的一篇文献指出,多数COVID-19康复者面临着众多健康问题,新冠病毒不仅仅影响着呼吸道系统,还可能长期影响着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凝血调节、肌肉骨骼系统以及总体身体健康状况等。那

2021-06-12

膳食活性成分防治食品中污染物和添加剂引起的肠道菌紊乱的研究取得进展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华斌教授团队在国际食品科学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Influences of food contaminants and additives on gut microbiota as well as protective effects of dietary bi

2021-06-07

Cell快讯:微生物对宿主生理学影响

2021年5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美国犹他州大学医学院研究者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napShot: Microbiota effects on host physiology"快讯文章。这项工作带来了新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宿主受益于它们的微生物居住者。这张快照描绘了人体的每个主要器官系统,并根据无菌和灵知生物动物研究总结了导致该器官

2021-05-27

Circulation:科学家绘制出健康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的细胞蓝图

2021年5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肺脏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氧气通过血流的转移,对这一生命任务非常重要的就是内皮细胞,其位于渗透在肺部的血管上,并能通过其来进行气体交换。这些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往往与多种不同的人类疾病直接相关,包括慢阻肺、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等;COVID-19的大流行就提出了关于这些细胞的重要问题,比如为何内皮细胞(尤其是老年

2021-05-30

婴儿的肠道菌或能帮助预测其未来肥胖的风险

2021年5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人体肠道中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其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日前,一项对日益严重的儿童早期肥胖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机体中的肠道菌群或预示着其未来几年的体重问题。研究人员分析了婴儿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以及其体重指数,

2021-05-26

Nat Commun:有益菌GUT-108或有望帮助治疗多种人类炎性肠病

2021年5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环境因素、粘膜通透性和免疫调节缺陷能促进机体对一类介导多种炎性疾病的常驻肠道菌群产生过度活性的免疫反应;GUT-103和GUT-108是两种活体生物治疗性产品,其主要用于补充炎性肠病患者机体失调的微生物组中缺失或代表性不足的功能,并能帮助解决上游靶点,而并非靶向作用单一细胞因子来阻断下游炎性反应。近日,一篇

2021-05-31